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在“三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更新时间:2012-12-26 18: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条文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对上述规定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 1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即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是“怀孕、产假、哺乳”; 2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以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等为由而解除劳动合同; 3如果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虽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也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⑤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之行为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关案例】[1]赵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去年春天生下一个儿子。三十好几才得子,夫妻俩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在享受完三个半月产假后,因不放心将孩子交给保姆照看,赵某向单位递交了哺乳假请假申请,单位同意她休3个月的哺乳假。  3个月之后,单位通知赵某上班,因为单位精简管理部门人员,人手很紧。不巧的是,赵某家的保姆因为家中有事回老家了。在单位第二份上班通知寄到家后,她催促先生赶快去单位替她办理请假手续。两周后,赵某接到了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原因是无故旷工,严重违纪。原来先生竟忘了去单位替赵某办理请假手续。第二天,赵某赶到单位说明情况,并说自己还处在哺乳期内,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但单位领导表示,单位《员工守则》明确规定,无故旷工3天以上,记严重过失,予以辞退。单位几次通知赵某办理上班手续,赵某都置之不理,旷工近一个月,单位完全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律师评析】本案中赵某旷工事实清楚,单位《员工守则》明确规定,无故旷工3天以上,记严重过失,予以辞退。赵某的行为,显然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赵某虽尚处于哺乳期内,但这不能成为其违反规章制度的理由,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法》第25条第2项之规定,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

  【风险提示】孕期、产期、哺乳期并不是女职工的护身符,国家虽对女职工进行特别保护,但保护也是有限度的,女职工仍负有遵纪守法的义务,在符合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可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用人单位需注意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得以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为由而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掌握法律规定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编辑推荐:

末位淘汰制度的困惑

末位淘汰制度的困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收押金是违法的,你可以要求单位退回。
律师解答动态
请提供合同具体内容及签订背景,以便评估其法律效力和潜在风险。
你好,家长银行卡因司法原因冻结,孩子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您好,您这边打算诉讼吗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23分钟前
你好,向当地林业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咨询并申请养殖许可。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26分钟前
你好,可能涉嫌帮信罪,可以及时报警处理。
陈曦尧律师
陈曦尧律师
27分钟前
如果是一人公司,且资金混同的话,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是两人以上股东,股东仅在出资额限度承担责任
杨国丰律师
杨国丰律师
28分钟前
建议咨询委托法律专业人士办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