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

更新时间:2014-08-26 11: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审计程序,是指为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详细步骤的审计程序,亦指出在审计底稿中证据的位置。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有四步。

  审计程序,是指为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详细步骤的审计程序,亦指出在审计底稿中证据的位置。审计程序对审计人员而言,就好像地图对旅行者,没有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可能查核方向错误或没有使用最快最好的查核方法,以致浪费时间和成本。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如下: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请问: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程序是什么?比如你知道有个工程在进行公开招标,你接下来该怎么做?谢谢!
你好,你的这种情况我处理过很多的,一般是这样的: 1、首先你应了解这个投标的性质,是邀请投标还是公开投标; 2、然后去公司办理相关文件,缴纳费用,并制作标书(有费用),还要缴纳保证金(可退)。 3、在网上很多问题讲不清楚,请你来电咨询,这样更清楚。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什么案子?有纠纷吗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邮政包裹丢了,先找邮政查物流信息确定丢失情况。若有保价,按保价金额赔偿;没保价,按邮政规定的限额赔偿
李永强律师
李永强律师
19分钟前
西宁特钢以上班看手机为由对您罚款200元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无权以“上班看手机”为由对劳动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