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更新时间:2018-07-04 17: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对当事人来说,举证责任的内容只是提出证据,只是一种不完全举证责任。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的事实和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就有责任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找法网小编在下文为大家介绍。

​  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下:

  一、受害者的举证责任:

  1、损害结果的举证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只有侵权行为成立才能引发机动车一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损害结果的举证包括治疗的相关材料、鉴定材料、各类票据等。

  (1)人身受损的,提交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转院证明书、鉴定部门出具的法医鉴定报告、医疗费发票、伤者误工工资证明(含伤者与其单位的劳动合同、工资单、扣发工资证明)、护理人员的工资证明(含护理人员与其单位的劳动合同、工资单、扣发工资证明,没有工作单位的护理人员的收入证明)、残疾用具价格证明、供养人的基本情况证明、交通费住宿费发票等。

  (2)财物受损的,提交财物损失的评估报告,维修发票。

  (3)提供诉讼请求中具体金额的计算方法和清单。

  2、因果关系举证因果关系是对损害赔偿的客观依据,也是特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如果仅仅有损害结果,与机动车一方无因果关系,是无法让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的。因此应举证证明机动车一方的违法行为与受害者的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

  3、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4)当事人为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如公安机关出具的是死者父母子女的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身份证明。

  (5)提交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如行驶证、驾驶证等。

  (6)提供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互相关系的证明, 如行驶证、 驾驶证等。身份关系的举证对于因交通事故身亡的,其继承人有权利诉讼。身份关系的举证主要集中在继承人身份的确定上。

  二、机动车一方的举证责任,主要是对抗辩事由的举证上,主要体现在以下:

  1、不可抗力

  《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机动车一方不仅应该证明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而且是唯一原因,自己没有过错。

  2、受害者的过错。

  按照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观上的过错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事故是受害者自己故意造成的, 机动车一方无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机动车一方应是能够免除责任的。《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如果在此情况下仍要求机动车一方赔偿,是显失公平的。当然如果其中有受害者的故意,机动车一方自己也有过失,机动车一方应该承担责任。如果受害者有过失,则会发生过失相抵的法律后果, 过失相抵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原则,如日本,“现行民法”第217条第1项规定:损害之发生或扩大、被害人与有过失者,法院得减轻赔偿金额或免除之“④。过失相抵是根据受害者的过失大小来确定机动车一方的赔偿份额, 是为贯彻公平理念,合理分担责任。避免将自己过失造成的损害赔偿后果转嫁给他人。因为在受害人有过失时,如果仍然要求车辆所有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是显失公平的。另外,将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也实际上会发生考虑受害人的过失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法律后果。《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已经采取必要处置之措施,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已直接就此做了规定。

  3、第三者的过错。

  如果事故完全是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机动车一方对事故的发生无任何过错,受害者完全可以要求第三者予以赔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第三人承担责任,机动车是应该免责的。但如果此时第三人无赔偿能力,如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不承担责任,则导致受害者的损失实际无法得到落实,而此时相对来讲,由于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往往经济条件较好,赔偿能力较强,并且机动车的第三者责任险是强制性保险,因此让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承担垫付责任对受害者更为有利。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确定责任主体时,应考虑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在第三人无能力赔偿时,让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对受害者的损失承担垫付责任,在垫付之后,再由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向第三者追偿。从而体现对受害者的保护。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举证第三者的过失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第三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机动车一方应该是能够相应减轻责任的。如:第三人的原因致使机车一方紧急避险导致交通事故,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如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紧急避险完全由于第三人引起,自己无任何过错,则机动车一方不应该承担责任,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如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紧急避险由于第三人引起,自己仅仅存在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亦相应减轻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相关内容。损害结果的举证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只有侵权行为成立才能引发机动车一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损害结果的举证包括治疗的相关材料、鉴定材料、各类票据等。如果还有其他不懂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3607
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相关责任
根据交警做出的责任认定书,区分各自承担的责任; 然后调解,调解不成提起诉讼
立案内容是产品质量纠纷,法院也提议对摄像头电源做司法鉴定,请问法院这样做有根据吗?
建议交钱鉴定!产品质量或缺陷造成人身损害,你们负有举证责任!
最近有个合同纠纷,卖方迟延交货违约,货物签收单在第三方送货者手中,去向送货方索要货物签收单合适吗?
签收单可以证明卖方是不是迟延交货,如果能其他证据能够充分证明迟延交货的话,那么法院的要求不太有道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但合同约定,则必须在第35天内将保证金退还给我。那么对于合同章的真伪应当由哪一方来举证呢?
合同章的真伪,如果公司有异议,应该由公司向法院申请司法鉴定,通过鉴定是否是真实的,公司负有举证责任。
装修房子不合格装修公司不返工怎么办?
遇到装修问题,可以先协商,若双方达成协议则进行维修或返工,若未达成协议或不履行协议,可以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交通事故如何申请赔偿金
交通事故如何申请赔偿金
交通事故赔偿举证
交通事故衣服破损能否赔偿
交通事故衣服破损能否赔偿
交通事故赔偿举证
档案包括上学年龄和工作年龄,退休以哪一种为准
一、退休档案年龄的认定是以档案为准还是以身份证为准1、对退休档案年龄的认定是,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2、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
买的东西和实物不符是诈骗吗
法律分析:视情况而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诈骗罪,看是否有着情节,如果有是诈骗,没有不是诈骗。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赔偿是一次付清吗
交通事故赔偿是一次付清吗
交通事故赔偿举证
去年的绩效是D,公司以工作能力不足为由可能辞退我,需要注意什么吗?比如什么东西不能签署交谈中需要注意
1、员工的能力不足能作为单位辞退员工的理由。2、单位经培训或调岗后,员工仍不胜任工作的,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
订立合作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作协议书出于双方公平自愿的情形下订立的,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则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
随州24小时法律咨询要多少钱
法律分析:律师咨询一般为100元左右。办理本标准第一至五项所列法律服务事项,可以适用计时收费,收费标准为:100~2000元/小时。不足一小时的按一小时计算;办
大家都在问
  • 284人咨询过
  • 972人咨询过
  • 789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