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
更新时间:2012-12-26 1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不再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说了算。自本月1日零时起,凡在本市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一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18667-2002)》(以下简称《新标准》),1992年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不再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说了算。自本月1日零时起,凡在本市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一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18667-2002)》(以下简称《新标准》),1992年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1992)》同时废止。
此次施行的《新标准》是在充分总结吸收旧的行业标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起草形成的。它除在规格上有所提升,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外,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伤残等级10级分类法,建立了多等级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综合计算数学方法,引入了肩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并建立了功能丧失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多处伤残赔偿计算提供了依据。《新标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也较以前有所加强,原来部分容易引起混淆或含糊不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影响双方当事人利益的概念均作了删除或纠偏处理。
如在头面部损伤残条款中,行业标准规定,“口腔损伤,牙齿脱落或折断2枚以上,无法定装义齿或修补,影响咀嚼和语言功能。”《新标准》则规定,“口腔损伤,牙齿脱落8枚以上。”如在胸部损伤残条款中,行业标准规定,“2肋以上骨折,畸形愈合;或2肋以上缺失。”《新标准》则规定,“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专家告诉记者,相对行业标准,《新标准》对类似上述2条款的修改既明确操作性又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您好。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赔偿中,除了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外,常见的赔偿项目还包括:1.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2.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3.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4.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确定;5.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交通事故等级非伤残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赔付标准与伤残等级有关。根据法律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