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维权5大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6-06-05 10: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新法新规相继颁布实施,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逐年递增。

  劳动者在劳动仲裁维权中注意下列五大“适当”注意事项:

  一、寻找适当“对象”——明确申请人、被申请人主体身份

  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明确双方身份信息,即必须有适格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一般情形下,劳动者只需拿出自己身份证复印件即能证明自己的申请人身份。对于被申请人的主体身份信息,若被申请人是合法注册的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就需要通过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打印单位工商注册信息。

  二、寻找适当“地点”——确定案件管辖地点及管辖级别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这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管辖的最基本定位。劳动者工作地点在武汉中心城区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被申请人是企业的,一般情况下由各区管辖;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的市属企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湖北省劳动仲裁委员会管理省属企业、央企在汉单位、外地在武汉地区无分支机构的企业等。

  三、寻找适当“时间”——必须在仲裁时效之内主张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超过这一年期仲裁时效,即使劳动者的权利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仲裁委员会会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因此,劳动者应注意仲裁时效问题,并积极在仲裁时效期内提起仲裁申请。

  四、寻找适当“理由”——必须有相关证据材料

  劳动者提请劳动仲裁申请,必须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其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社保缴费明细、工资表或银行卡工资流水单、工作服、工作牌、考勤表、证人证言等。

  五、寻找适当“诉求”——仲裁请求必须合法、具体、全面

  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请求必须合法、具体、全面:精神损害赔偿、赔礼道歉等不属于仲裁请求范围,仲裁请求必须合法;具有给付内容的仲裁请求必须明确给付数额、劳动者在个人窗口缴纳社会保险只能要求赔偿、不能要求补办,仲裁请求必须具体;解除劳动关系,一般可主张用人单位为员工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办理离职手续,仲裁请求必须全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仲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296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仲裁维权
可以按照雇佣关系诉讼。满意采纳为答案并做出评价。
劳动仲裁维权
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及补偿金等,如协议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维权
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仲裁维权
您好,收集固定证据,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委员会发出送达收据等书面通知。我需要寄回送达收据吗?
申请人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公司私自变更交保单位,员工可以去仲裁吗?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原合同;2.协商解除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员工个人意愿和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后做出决定。
劳动仲裁需要的东西?
劳动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等。申请书要详细载明双方信息和仲裁请求。同时,要收集并提交其他能证明自身主张的材料。如书写确有困难,可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
劳动仲裁值几百块钱吗?有哪些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负责处理劳动纠纷,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
劳动仲裁申请书未缴纳社保怎么写
劳动仲裁申请书应明确、具体。首先陈述个人与单位信息,其次详细说明未缴纳社保的情况,包括起始时间、未缴纳原因等,并提供如工资单、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据,最后表达仲裁请
辞职了不让当月离职能不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一年之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我是20年3月份休得产假,21年1月份的时候年终奖扣了3个月的年终奖现在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拿回来吗,或
常见的处理方式有: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2.申请劳动仲裁。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如急需解决可选择投诉,需更正式途径可选择劳动仲裁。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