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挽回经济损失8.6亿元
更新时间:2019-01-15 19: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记者24日从全省劳动争议处理会议上获悉,去年全省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8399件,通过调解和仲裁为企业和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亿元。据悉,去年全省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
记者24日从全省劳动争议处理会议上获悉,去年全省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8399件,通过调解和仲裁为企业和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亿元。
据悉,去年全省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8399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57% ,按期结案率达98% ,涉及劳动者7681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27%。仲裁调解处理17724件,案外调解处理11089件,通过调解和仲裁为企业和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亿元。
目前,我省已建立基层调解组织5506个,企业调解委员会24760个,区域性、行业性调解机构1928个。各类调解组织调解结案24448件,涉及劳动者33410人,调解成功率77%。全省共成立劳动仲裁院112个,已实现市县两级建院任务双过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劳动争议?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包括那些
一、劳动关系的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适用的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1. 和解指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通过协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让步或让一方让步,从而求得矛盾的解决,和解后当事人仍然有申请仲裁或起诉的权利。
2. 调解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通过疏导说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的办法,分为诉讼或仲裁中调解与诉讼或仲裁外调解,此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法律特征。
3.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它既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特点,又具有可强制执行的特点,是指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约定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确定,或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将争议自愿交由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或机构依法进行裁决。
4. 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经过申请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即该劳动争议案件已经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的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
二、事实劳动关认定的条件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没有支付报酬的,其性质只能形成的是帮工关系;
2. 劳动者付出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或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约束。如果双方没有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那么,双方是平等的民事关系,无法形成劳动关系;
3.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工作证”或“服务证”等身份证件,或填写“登记表”、“报名表”,允许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员工的名义工作。劳动者对内必须是能被视为用人单位的一员的,对外能代表用人单位的,双方才能存在雇佣关系;
4.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双方没有在一定期限形成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