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9-01-18 18: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1、什么时候可以伤残评定?一般来说,伤残评定宜在人体受到损害后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
1、什么时候可以伤残评定?
一般来说,伤残评定宜在人体受到损害后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后进行,也就是说伤残评定以后无需再治疗了(但并不是说所有损伤以后不需治疗了,也有例外情况)。即待基本治疗期满、或已无治疗的需要、或已无治好的可能。一般损伤 3个月以后就可评定伤残了,但是有的损伤还是依具体治疗情况确定。
2、到什么地方进行伤残评定?
一般到当地司法鉴定中心,作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属于工伤范畴的,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专门的鉴定中心作工伤等级鉴定。伤残鉴定,是全国通用的。
3、为什么同样的损伤,不同的人伤残等级不一样?
伤残等级一般分为十个等级,它根据人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同,适用不同的鉴定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伤残等级,且计算伤残赔偿金的方法也不同。实践中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的鉴定标准,主要有二种情形:
1、交通事故、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客运合同、医疗纠纷等引起的人身损害伤残评定,适用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2、工伤引起的人身损害,适用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
2006年,国家发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 16180-2006 ),这是新的工伤鉴定的国家标准,标准共分10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职业病工伤如何鉴定,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职业病的工伤鉴定办法如下:
1. 先申请进行职业病鉴定,并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鉴定。
2. 在被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具备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2. 具备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3. 具备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此外,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
对于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我国将其分为1到10级,这需要由相应的权威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具体的鉴定标准,请参考《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是评估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在鉴定伤残等级时,需综合考虑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1.1 综合判定
在进行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需依据工伤致残者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此外,还应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可能引发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从而对伤残程度进行综合性的判定和分级。
附录A提供了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的判定基准,而附录B则提供了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