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

更新时间:2020-12-08 19: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民众思想观念都变得开放,同居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当解除同居关系时,当事人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对同居期间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财产的分割问题。那么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您介绍。

​  一、如何认定同居生活

  对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以后的期间,财产关系认定和分割应当按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而对于结婚登记之前的同居期间,应完全符合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要求。

  行为上以夫妻相称。表现在:双方搬到一起共同居住;互相履行像夫妻关系一样的性权利和义务;生活上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工作上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在经济关系上,不分彼此,主要收支混同。如果双方虽然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经济上彼此独立,支出实行AA制,或者约定三七或四六的比例承担,那么双方取得的共同财产如无另外约定,就要以按份共有关系去认定。对共同生活的贡献上,不分大小、不分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

  二、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

  (一)认定

  双方共同财产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为同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同居以前一方所得的财产,解除同居关系后一方所得的财产以及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所得财产,都不属于共有财产。二是必须依法归双方共同共有的财产,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并非当然归双方共同共有,法律规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或者双方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共有财产。

  (二)分割

  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所以,处理同居期间的财产应原则上按照等分原则,结合各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小,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来分配。

  三、同居期间共同债务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第11条明确规定,“解除关系时,同居期间为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那么,同居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向他人借款,要认定为同居期间双方的共同债务,必须有证据证明借款是用于同居双方的生产、生活。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方面的证据应当由债权人负责提供。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的全部内容了。综上可知,要认定为共同财产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在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时一般是按照对等原则处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471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同居期间财产如何分割
同居期间的财产若是共同财产可按共同共有对待;子女的抚养权可协商并有利于子女生活与健康;可以请外地的律师!
同居期间财产如何分割
有约定按约定,没约定,为共同共有
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分割
咨询者你好: 第一、双方已经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男方不能要回当年的彩礼及家电。 第二、由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所以女方无权要求分割房产。 第三、可以起诉到法院解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两人没有领结婚证,如何分割财产
协议离婚。凡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均为共同财产,应当予以分割
女人怀孕了,可以起诉
您好,你是哪一方?什么要求
21年经人介绍认识一位女士,后来订婚结婚,在此其间共索要钱物四十多万
法律分析: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如果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
未婚同居期间我把房子卖了为女方还债,现在分手了我能不能要回来
同居期间女方给男方的钱是否可以要回,要视情况而定。同居期间男方给女方的钱要根据具体事情原由来确定其形成的关系是借贷关系还是赠与关系。如果借贷关系则可以根据相关法
就是我女朋友17我21同居
男女朋友同居是否犯法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大部分的男女朋友同居的不违法的。如果男女双方都是未婚的,就不犯法。如果是一方或者是双方已经结婚,与不是配偶的人同居可能就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