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分手 两老人因房产分割起纠纷

更新时间:2015-06-29 19: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院经审理认为,尽管两套房屋登记在刘女士的名下,但张先生进行了出资,故这两套房属于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张先生提供了自己出资及收入的相关证据,而刘女士未能尽到足够的举证责任,故法院认定在购房出资方面,张先生的贡献大于刘女士。

  1996年张先生与刘女士相识,因刘女士儿子不同意两人结婚,1999年两人开始同居而且一直未办结婚登记。为了跟她儿子分开住,2000年张先生出资以刘女士的名义在朝阳买了一套房,2006年又出资以刘女士的名义在昌平买了套房。刘女士有北京户口,在购房及贷款上享有一定便利,所以这两套房都由刘女士办理购房手续,以刘女士的名义签了购房合同。他每月按时付两套房的月供及相关费用。

  女方提出分手两人因房产分割起纠纷

  然而去年5月,刘女士突然提出分手。张先生才知她已于去年1月将朝阳区房屋转移到她朋友金某的名下,去年5月房子又被转卖了。去年8月,刘女士趁张先生不在昌平的家里,带人强行换掉门锁,并拉走了张先生的物品。“我现在无家可归!”张先生请求法院判令刘女士交还非法处置的朝阳区房屋售房款,并把昌平的房屋判归他所有。

  但刘女士不同意张先生的诉讼请求。她称,这两套房是两人同居期间贷款买的,应归双方共有,昌平区房屋她付了87万首付款。还贷期间,她多次被银行起诉,但张先生不予理睬。她为了还贷,向朋友借钱无果,走投无路,降价变卖了朝阳区房屋。两人同居期间,经济大权掌握在张先生手中,她支出需报账,剩余还要还给他。

  法院审理认为两套房属于同居期间的共同财

  法院经审理认为,尽管两套房屋登记在刘女士的名下,但张先生进行了出资,故这两套房属于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张先生提供了自己出资及收入的相关证据,而刘女士未能尽到足够的举证责任,故法院认定在购房出资方面,张先生的贡献大于刘女士。

  刘女士未征得张先生同意,亦未通知张先生,就私自将朝阳区房屋出售,且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故法院认定刘女士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过错,侵犯了同居共有权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法院对现有财产分割时,维护非过错一方的权益,判决昌平区房屋归张先生所有,刘女士协助过户,并腾房交予张先生;刘女士出售朝阳区房屋所得购房款归刘女士所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646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同居房产分割
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就同居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同居房产分割
您好!若有证据证明该首期款是您支付的,则可以要回该首付款。
老年人同居7年后分手了,财产分割问题
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共有财产分割,具体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要看财产属性。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同居十多年,女方突发疾病去世,男方为其支付医药费5万元,发病时女方有个女儿在场当时表示本人没钱请问可
法律分析:夫妻一方生病另一方有责任照顾。一方生病,另外一方是要医治的。如果不管不顾,有病不让治,可能构成遗弃罪。 最后,生病后一方不愿意照顾,又不支付扶养费或者
公公和一个未离婚的女人同居20年我老公有义务帮她养老不
法律分析:分居期间夫妻有互相抚养的义务。夫妻分居期间,在法律上婚姻关系仍然存续,在生活上和物质上要相互扶助、给予供养,当夫妻一方失去劳动能力时,另一方负有扶养和
男方母亲转帐并要求首款分手以后要退还吗?
分手后转账的钱如果是赠与,则一般不可以要回。如果是借款等类型转账,则一般可以要回。即在恋爱期间,一方对另一方的转账一般应当视为对另一方的财产。并且财产的所有权已
11个月18岁以下怀孕。是否自愿恋爱违法?
法律分析:只要双方均自愿,且女方达到十四周岁,那么法律就不会干涉,不会构成犯罪和受到法律处罚的。但男女双方在不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情况下的同居行为,并出生的子女属非
对方隐瞒已婚事实和我谈恋爱造成钱财损失
对方隐瞒结婚事实,在跟你谈恋爱的过程中你花费的1万多。我认为虽然她在一定情况下对你进行的诈骗,具有趋欺诈的行为,但是如果你要把给她买的东西1万多都要回来的话,我
未成年人谈恋爱转给对象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法律分析:看当时给的时候是什么情况,能否能够认定为借贷,如果可以的话能要回来,如果是赠与的话,一般很难要回来。有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