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记录可以作为离婚证据吗

更新时间:2021-06-28 16: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打电话,往往会选择用微信,或者是用短信用文字来沟通,在这种时候,许多人吵架,可能也不会运用电话来吵架,所以有些时候会有人在短信中发出离婚的请求,那短信记录可以作为离婚证据吗?以下由找法网编辑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

短信记录可以作为离婚证据吗

  最新实施的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但是手机是比较新的事物,立法上对于短信的效力认定,法院目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认识,目前国内法院很少就此作出代表性的判决,因此短信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证明。

  按照上述法律规定,依据您的描述,在您起诉离婚时,可以将这些手机短信记录作为证据使用,证明您的丈夫存在过错。

  二、离婚的途径

  登记离婚,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离婚。协商一致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离婚协议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离婚意思表示、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给付、财产分割等。

  诉讼离婚,夫妻双方不能协商一致,只能去法院起诉离婚,由法院裁决是否准予离婚,同时会裁决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给付、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归属等问题。

  三、离婚的抚养费怎么算

  离婚抚养费的计算如下: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当起诉离婚时,手机短信记录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证明的丈夫存在过错。立法上对于短信的效力认定,法院目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认识,但是短信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证明。以上便是找法网编辑为您找到的短信记录可以作为离婚证据吗的相关内容。如果有其它的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385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短信记录可以作为证据吗
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是可以作为电子证据使用的
关于短信作为证据
凭她的短信回复,胜诉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她的同学能够出庭作证更好。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品多多系统给我退款,商家强迫我退货怎么办?
你好,消费者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交了定金现在不想要,定金不退
你好,需要进行投诉处理即可
我是公司的法人,在另一家公司工作失业后能拿到失业金吗?
你好,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失业人员,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等向当地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
借1800还3500怎么办,黑网贷到底要不要还
法律分析:如果借贷是黑网贷,更是有可能会上门催收,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还钱,免得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好影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
建筑垃圾处理资质怎么申办
法律分析: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条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需具备以下条件:(1)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
老公因车祸去世赔偿金也给了公婆,现在公公去世了小叔要求我儿子平分安葬费,这样合理吗?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也称死亡补偿费,是指受害人因各种非正常事故或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既包括死者丧葬费用也包括其亲属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