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更新时间:2019-07-01 13: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组织的负责人,将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混淆起来,往往以个人行为来代替职务行为,一旦纠纷发生,被告都是以自己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为由进行抗辩,但又提供不出有利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因此,只能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近年来法院
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组织的负责人,将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混淆起来,往往以个人行为来代替职务行为,一旦纠纷发生,被告都是以自己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为由进行抗辩,但又提供不出有利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因此,只能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近年来法院已受理多起此类案件。日前长丰县法院就审结了一起此类纠纷。
被告陆某系安徽省长丰县沛河乡原万岗村村委会会计,1999年7月10日,被告陆某向原告胡伟借取现金10000元,约定月利率为⒉5%,2000年2月3日,被告向原告支付利息1000元,2001年5月12日,陆向胡出具了借条一份,同时在借条右下方,由被告所在的村委会及村委会其他成员作为证明人在借条上盖章并签名,后因被告未付款,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给付借款本息。
长丰法院一审时认为: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于是依法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但被告以自己系为村委会借款,属职务行为为由,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通过审理,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依法驳回了被告的上诉请求,维持了一审判决。
法官评析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法人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区别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职权行为是法人赋与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在公司章程中有具体规定,并且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行为应与公司的经营有关,如与公司的经营行为无关或超出职权范围的违法犯罪行为则是个人行为
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
职权行为是法人赋与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在公司章程中有具体规定,并且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行为应与公司的经营有关,如与公司的经营行为无关或超出职权范围的违法犯罪行为则是个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