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增加经营范围要怎么办理
更新时间:2021-04-21 13: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司想要在营业执照中增加公司的经营范围的话,就需要到相关的部门去进行办理,也要携带相关的材料才可以办理。由此可以知道,公司想要对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增加的话,并不是随意增加的,还要到相关部门把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增加的。下文是小编针对营业执照增加经营范围要怎么办理所罗列出的知识,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一、营业执照增加经营范围要怎么办理
1、个体工商户变更一般性经营范围需提供菅业正副本原件,经营者本人持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增加需要前置审批手续的项目,就要到相关部门办理,证照下来后持证照原件和复印件、及营业正副本原件经营者本人持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变更登记。
2、司变更经营范围必须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设立后,应当在经过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变更经营范围的申请,由公司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如果经营范围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则应当在依法取得批准后,再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变更经营范围的申请
3、需要去税务部门变更税务登记。

二、办理营业执照增项所需材料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工商局领取,公司加盖公章;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变更事项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
4、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公司章程修改的,提交该文件;其中股东变更登记无须提交该文件,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
5、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
6.变更事项相关证明文件;
变更经营范围的,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的复印件。
审批机关单独批准分公司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的,公司可以凭分公司的许可经营项目的批准文件、证件申请增加相应经营范围,但应当在申请增加的经营范围后标注“(限分支机构经营)”字样。
7、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法律依据: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相关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营业执照增加经营范围要怎么办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知道需要带上营业证的正副本根据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变更登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贷款机构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可以是什么?
1. 有营业执照可以申请企业经营贷款,贷款额度分情况,需要在满足申请贷款条件后,由银行根据企业(个人)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营业项目以及贷款年限来决定允许贷款的额度。
2. 不同贷款机构对贷款最高额度的规定不同,招商经营贷款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00万,工商银行最高额度为1000万。
3. 经营贷款是以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的融资产品,借款人可以通过房产抵押等担保方式获得银行贷款,贷款资金用于其企业或个体户的经营需要。
4. 借款人申请个人投资经营贷款除必须具备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还贷有保障等基本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无不良社会信用记录,信用良好;在贷款银行开立一般存款帐户;经营产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良好;能够提供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担保;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5. 除上述条件外,借款人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恪守信用,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除自然人外,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管机关)办理年检手续;已经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所需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6.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银行不对其发放贷款: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和基本条件;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建设项目按国家规定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准文件;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在实行承包、租赁、联营、合并(兼并)、合作、分立、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落实原有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