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承租人死亡共同居住人续租

更新时间:2019-08-23 2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房承租人死亡共同居住人续租首先明确一点,公房承租与私房承租的法律规定是不同的。根据建设部《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及北京市相关规定,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死亡,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可以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但前提条件是共同居住人在该承租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且

公房承租人死亡共同居住人续租
首先明确一点,公房承租与私房承租的法律规定是不同的。根据建设部《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及北京市相关规定,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死亡,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可以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但前提条件是共同居住人在该承租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且共同居住两年以上又无其他住房。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居住人符合该前提条件的,共同居住人之间应当协商确定承租人。协商不成的,由公房产权人根据共同居住人的住房状况书面确定承租人。
  所以如果公房承租人死亡,房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共同居住人,承租权是不能直接转给某一人的。房屋由谁承租,需要由共同居住人协商确定,然后向公房产权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更名手续,他人包括家中的其他亲属因不是共同居住人无权干涉。如果某人瞒着其他共同居住人去办理了承租人更名手续,那是违法的和无效的。出现争议后,权益受到侵害的共同居住人可以到房管部门要求撤销更名,或到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承租人。
  公房承租权不能继承
  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公有住房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中涉及的公有住房承租居住的权利,不同于普通的财产权利,公民仅有居住该房屋的权利但没有处分权。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公房拆迁款一般是给承租人的一种补偿及住房安置费用,归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共有,他人无权利继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410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公租房承租人死亡同住的人可以续租吗
承租人死亡后,生前与承租人共同居住的人可以继续租赁原住房,但应与出租人办理续租手续,变更承租人。承租人死亡后无共同居住之人的,租赁关系终止。原共同居住之人另有住
公房 承租人死亡 北京市
可以申请更名过户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房承租人的认定
公房承租人的认定
公房承租权转让
公房承租人死亡后继承问题
公有住房的承租人只有房屋使用权没有房屋所有权,不能继承。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死亡的,有共同居住人并且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可以继续履行租赁合同;生前无共同居住人的,有
公房承租人死亡后变更条件
公房承租人死亡是否变更需要视情况而定: 1、公房承租人死亡时,公房有同住人的情形承租人死亡的,其生前在本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共同居住人协商一致,要求变更承租用户
承租人死亡 公房动迁安置
以房产证的记载为准
只有身份证原件和手机号码才能贷款
法律分析:只拥有手机号不能贷款,但是如果别人知道用户本人的身份证信息同时拥有用户本人手机的情况下是可以网上贷款的。在办理贷款时,贷款机构会核对本人的身份信息,一
公房承租人的权利
公房承租人的权利
公房承租权转让
公租房如何变更承租人
公租房如何变更承租人
公房承租权转让
现在就是我朋友叫我来杭州的一个酒吧上班可是要交钱合同也没签交了7000块钱了现在酒吧开不了了我叫他退
可以退,只要还没有接受服务就可以要求其退款,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健身房退还相应的服务费用。双方的契约关系已经成立想要单方面解除的要付出一定的代
公租房如何变更承租人
公租房如何变更承租人
公房承租权转让
宿迁聘请挪用资金罪律师费怎么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六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
普通诉讼时效可以延长吗
诉讼时效延长的情形需满足以下条件:1、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确有法律规定的正当理由而未行使权利的;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3、需经法院审查认定是否存在正当理由;4、
在《民法典》框架下,拆迁安置合同中可能出现的违约责任有哪些
拆迁安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有:第一种,如果是没有在约定期限内支付补偿款,违约责任为要求支付补偿款,并补偿因房价上升带来的损失或者利息损失。第二种,产权置换安置一般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