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楚政办通〔2008〕46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6-19

施行日期:2008-06-19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加强文物普查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普查专项经费开支的范围,明确经费支出项目,合理安排预算,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州财政局、州文化局制定了《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六月十九日

楚雄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为加强我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普查专项经费开支的范围,明确经费支出项目,合理安排预算,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查的范围和任务: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州人民政府决定普查工作从2007年9月开始,至2011年9月结束。普查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州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建档和公布,并统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的规定,普查所需经费主要由文物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

第四条  各级普查机构使用普查专项经费,必须接受财政、文物管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经费支出范围

第五条  普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支出:

(一)试点费:即组织对文物普查方案进行试点工作所需的费用。

(二)培训费:即组织普查师资、普查组长、普查队员进行普查工作专业技术培训的各种费用。

(三)补助费:指支付给在野外调查、勘探、测绘的普查队员及无固定工资收入的普查、录入等人员的补助费。

(四)设备购置费:指普查队主要设备配置费用,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GPS定位仪等(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标准统一,设备购置必须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与报送设备配置最低标准进行采买)。

(五)数据处理费:指普查数据采集、录入、统计分析等所需软件开发费用;购买电子地图、各种磁盘、光盘、纸张、档案装具等材料的费用。

(六)资料档案费:指收集整理普查资料、建立普查档案、编制普查报告以及资料、档案、报告的包装、运输、保管等费用。

(七)出版印刷费:指出版印刷普查报告、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普查登记表、过录表、指标解释、指导手册、工作手册、培训教材、资料汇编、文件等与普查直接有关的出版和印刷费用。

(八)公务费:指开展普查业务必须支付的办公费、电信费、会议费等费用。

(九)其他费用:指普查工作必须的宣传费、购买野外调查普查队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上述(一)至(八)项未包括的普查工作必须支出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  经费使用与管理

第六条  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州、县财政应在相应年度安排普查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

第七条  普查专项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财政安排的普查专项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和普查办公室负责管理。

第八条  要加强此次普查购买的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用普查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配发的设备,必须登记入账,并用于文物普查工作。

第九条  普查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不得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

第十条  普查专项经费统一列入“文物”经费“款”级科目下的“其他文物支出”的“项”级科目。

第十一条  年终结算,资金使用单位应将普查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及说明报各级文物、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批准。各级财政、文物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普查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所有相关单位。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州财政局和州文化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