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

发布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发文字号:浙教基[2000]51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0-06-20

施行日期:2000-06-20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本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本计划充分注意到以下各点:

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课程结构的系统功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充分注意地区差异、学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水平,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

加强教育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重视国情教育,使年轻一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培养目标

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

小学阶段

1.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卫生习惯;

2.具有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诚实勇敢、互助友爱、关心集体的品质,养成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勤劳动、讲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3.具有听、说、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基本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常识和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能唱会画,初步具有对美的感受能力,有较广泛的兴趣和有益的爱好;

5.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态度,学会并主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初中阶段

1.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爱社会主义以及正直谦虚、勤学乐群、艰苦朴素、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自主自律、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

3.具有一定的阅读、运算、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使用常用工具书和学习工具,掌握必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观察与空间想像、简单实验的操作以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态度,发展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4.初步具有感受、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发展良好的志趣和创造精神;

5.掌握现代生活、生产劳动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职业意识,具有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确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原则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保课程、教材的政治方向。

2.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把公民所应有的道德规范和最必需、最常用的知识技能作为对全体学生的统一教学要求。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包括构成各学科体系逻辑基础的“双基”和为适应现代生产劳动、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双基”。

3.符合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合理地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业负担适度。

4.重视各教学阶段的衔接,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重视劳动、职业技术内容和乡土内容的配合,重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5.考虑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社会多方面、多层次不同需要出发,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注意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6.考虑课程发展的连续性和中小学近期内的实际办学条件,对课程、教材改革采取分步到位的策略。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必修课

小学阶段

开设思想品德、体育与保健、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等8门学科。一、二年级语文、思想品德合在一起,小学复式班一至三年级,语文、思想品德、常识合在一起,进行合科教学。各门学科都要重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简易小学可只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常识4门学科。体育活动、兴趣活动可根据情况安排。

思想品德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导,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诚实、勇敢、认真负责等心理品质,勤劳节俭、勤学守纪、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

体育与保健学习体育与保健常识,促进健康成长,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活泼勇敢、团结互助和遵守纪律的品质。

语文学会汉语拼音,会说普通话,能初步进行口语交际,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会写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能读懂浅易的书报,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应用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数学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最基础知识,量的计算、统计图表、几何图形和珠算的初步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常识了解周围的环境,初步认识世界,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学习一些简单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发展认识的能力和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音乐学习初步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学唱一些优秀少儿歌曲,进行唱游活动和简易舞蹈训练,接触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一些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激发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欣赏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美术学习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绘画与工艺美术的简易技能,接触一些我国的民族民间绘画与工艺,激发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生活与劳动学习从事自我服务劳动、简单的家务劳动和参加简单的制作、种植、饲养等活动,学习一些预防常见病的浅易知识,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劳动态度。

初中阶段

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保健、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社会、音乐、美术、农业技术基础或劳动技术、家庭生活等11门学科。

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基础课,城市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

思想政治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和政治意识,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与保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有关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

语文学习汉语文的基础知识,着重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继续进行普通话的训练,练习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数学掌握代数、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空间图形知识。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教育。第三学年,数学A、数学B必选其一。

外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

自然科学初步认识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学习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及其初步应用,初步掌握观念和实验的基本手段和与技能,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创造精神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下学期,自然科学A、自然科学B必选其一。

社会认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学习社会发展和社会现状等的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初步养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和国情教育。增进对当地社会实际的认识,培养社会活动能力。

音乐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学唱一些优秀歌曲和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歌、戏曲,了解一些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美术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工艺美术的一般技能,重视民族民间美术和实用美术的学习,初步具有对美术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表现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陶冶审美情操。

农业技术基础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重点和特点,学习和掌握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一些先进的单项农业技术,也可选学其他劳动技术内容。通过学习与实践,巩固并验证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习惯。

劳动技术初步学习和掌握服务性劳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剪贴、雕塑、商品包扎、编织、剪裁与缝纫、自行车拆装、家电使用与保养等。通过实践,发展创造意识与质量、效益等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家庭生活学习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居室布置、烹调、洗涤、服饰、商品购买及保存、储蓄、邮电、保险、家庭卫生保健及安全等。懂得一些家庭理财、家庭文化生活、家庭伦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识。正确认识家庭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跨学科专题探究活动、社区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2.选修课

选修课程包括文化选修和劳动(职业)技术选修两类。文化选修,开设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

其他文化选修参考科目见表3.

劳动(职业)技术选修参考科目见表4.

小学不开设外语或信息技术的学校,可将相应课时选修其他内容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小学设晨间活动、班队活动、体育活动和兴趣活动,初中设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和兴趣活动。

晨间活动联系实际,进行形式多样的政治时事、社会公德、交通法规、校风校纪、行为规范等教育。

班团队活动根据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计划,在班主任、辅导员等指导下,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开展符合儿童、少年特点的班、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

体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小型多样、单项分散、以校内为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体育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进行训练。

兴趣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的各种活动,如绘画、书法、治印、文学、摄影、舞蹈、歌咏、戏剧、曲艺、器乐、集邮、办报、航模、手工制作、气象、种植、饲养等。

二零零零年六月二十日

浙江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