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09年滁州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滁办字〔2009〕8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9-02-01

施行日期:2009-02-0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滁州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1日

2009年滁州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

2009年是顺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大滁城”建设突破年、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改革开放攻坚年,各项任务繁重而艰巨。机关效能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年活动,在巩固2008年机关效能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机关执行力,厉行问责制,切实提高机关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水平,使各级机关和广大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企业和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一、进一步拉高标杆,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

1、分解、落实2009年目标任务。围绕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实现“双超”目标,对市委、市政府2009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县(市、区),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县(市、区)也要层层分解、落实,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排出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以及具体承办机构、承办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我市的各项工作在全省位次前移。

二、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继续推进机关工作流程再造

2、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在巩固2008年“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改善市行政服务中心硬件,优化中心服务环境;做好琅琊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行和南谯区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打造市区联动、规范高效的政务平台。督促各行政审批主管部门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提高审批效能,真正做到利企便民。

3、搭建大基建联合审批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建委等部门要加快搭建大基建联合审批平台,对基建项目从立项审批到竣工投产涉及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和流程优化,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受理、统一收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建立企业准入“一表通”平台。

4、继续加强为民服务平台建设。办好“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丰富栏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改革节目制作和播出形式。办好“12345”市长热线电话,规范受理、办理程序,提高办理实效。做好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纪委书记信箱来信办理工作,使之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5、加强投诉受理平台建设。对现有涉企投诉类工作机构进行整合,设立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建立涉企投诉工作的协调机制,统一投诉渠道和工作平台,强化投诉类机构受理、办理、督查、反馈及责任追究等职能,真正成为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平台。

三、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6、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认真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并将职权分解到具体执行机构和执法岗位,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进一步理顺机关部门之间职能分工和管理权限,注意解决好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督促各单位探索行政管理机制创新,解决好内部分工过细、职能重叠等影响工作效能的问题。完成市区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任务。

7、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深化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细化行政处罚标准,严格执法决策程序,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过错追究,将自由裁量权予以制度化、量化和细化,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反 映强烈的执法随意、执法不公正等问题。

8、深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重点整治涉企收费。进一步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服务收费的清理和各种乱收费的整治工作,对现有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全面排查,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保留的原则上按最低限收取,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完善基建项目“一表制”收费改革,逐步推广到所有收费项目。

四、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9、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引领,着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效。督促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政务信息公开详细目录,区分不同情况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网站平台作用,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群众监督。

10、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探索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办公应用平台,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部门协同办公,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和投资者办事。

五、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切实提高机关执行力

11、继续开展重点工作任务效能督查。按照《关于明确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事项)效能督查流程切实提高机关执行力的通知》(滁办字(2008)58号)要求,围绕“大滁城”建设、招商引资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整合督查督办力量,进行效能跟踪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促进工作落实。设立招商引资测评机构,动态跟踪评价投资环境,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内部督查督办制度,构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督查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责任机制和压力传递机制。

12、全面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对2008年制定出台的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执行情况认真开展检查,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并根据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对原有制度进行“破旧立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并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敢于动真碰硬,促进机关管理的规范、有序和高效,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13、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等开展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督促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本系统内设机构及二级机构、基层站所,特别是办事窗口及直接为企业、群众服务的内设科室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活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

14、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继续开展知情评议、群众评议等民主评议机关效能活动,不断完善评议机制和办法,切实抓好整改、反馈。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效能建设社会监督员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定期召开投资环境座谈会,主动征求企业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揭短、亮丑,对严重损害滁州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予以公开曝光。

六、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

15、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按照《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政风的若干规定》(滁(2008)17号)有关规定,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格,压缩会议时间和规模,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大力精简各类文件,规范发文程序,减少发文数量,克服机关运行中存在的文山会海现象。严格控制各类检查和评比,严格执行检查评比报批制。

七、强化绩效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16、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完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并把考核的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设立机关效能奖,对机关效能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

17、厉行行政问责制。围绕“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和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行为,坚决打破“潜规则”,克服“中梗阻”,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依据《滁州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滁州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县级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的责任。

八、坚持标本兼治,建立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18、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组组织协调,单位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把机关效能建设抓下去,逐步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9、健全各部门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实行各部门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通过抓效能建设,促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市直机关开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滁州发展环境”的主题教育,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实行当日事当日毕,努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机关。

20、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典型,鞭策后进,进一步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浓厚舆论氛围。

21、加强效能办的自身建设。整合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办室力量,继续从市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效能办工作,改善效能办的工作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效能办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的作用。

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