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的意见

发布部门:三明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明委[2005]18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04-29

施行日期:2005-04-29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在明各金融机构,中央、省、市属重点企业:

为加快冶金及其压延加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工业、林产工业三大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加快三明经济发展,现就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1.冶金及其压延加工产业在2004年现价产值100.67亿元的基础上,到2007年力争达到20O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71%;

2.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在2004年现价产值20.3亿元的基础上,到2007年力争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05%;

3.林产加工产业在2004年现价产值41亿元的基础上,到2007年力争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到2007年,以上三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二。

二、工作措施

(一)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发挥龙头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有效服务,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措施,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在冶金及其压延加工业方面,把三钢(集团)公司、小蕉轧钢厂、闽光冶炼公司、三钢劳服公司、明光新型材料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予以全力支持,并鼓励其它地方中小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加快三钢(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其以生产建筑用材为主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品种的精品材转变。抓好明光新型材料公司彩涂板、热镀锌板、冷轧、拉丝材系列产品开发,以及铸锻中心、轧辊生产线的建设。力争到2007年,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值达到18O亿元以上,占该产业的90%。

在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方面,着重培育壮大以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永安汽车厂为重点的载重汽车龙头企业,以厦工集团三明重机公司为重点的路面及环保机械龙头企业,以福建华橡自控技术有限公司及双轮化机有限公司为重点的橡塑机械龙头企业,以三明机床有限公司为重点的数控机床龙头企业,以三明齿轮箱公司为重点的工程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机械产业核心体系。力争到2007年,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值达到30亿元,占该产业的60%。

在林产加工产业方面,大力扶持青纸、永安林业、大亚木业、镜山纸业、腾荣达、三和食品集团、明溪生物制药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林纸、林板一体化产业发展。力争到2007年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值达到50亿元,占该产业的71%。

(二)以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

建立完善项目生成和实施机制。加强三大产业集群缺失项目的调研,按照“市场短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中下游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整合产业集聚的配套体系。进一步落实三大产业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和工作条件,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工业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在我市落地。

在冶金及其压延加工业方面,建设以精品线材为主,金属制品材等高端产品为辅,向彩涂板、散热铝箔等相关产品进行延伸配套的冶金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市冶金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近期重点抓好三钢集团年产80万吨中厚板及配套项目、福建明光新型材料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C型钢、5万吨高速公路护栏板、30万吨冷轧中宽带板等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55亿元。

在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我市机械行业的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联合区内外龙头企业及民营机械企业,增强产品配套能力。紧紧抓住我省建设东南沿海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的机遇,围绕东南汽车轻型客车、轿车和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及闽西北载货车等,形成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培育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近期重点抓好永安汽车公司年产1万台新型载重汽车、齿轮箱公司重卡汽车变速箱及齿轮、华橡自控技术公司群控子午线胎汽化硫化机等 1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1亿元。

在林产工业产业方面,发展制浆造纸、木竹人造板、林产化工及森林食品等四个分产业,加快林板、林纸结合,推动纸制品、森林食品深加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近期重点抓好青纸公司年产20万吨高强瓦楞纸、大亚集团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明溪红豆杉生物制药产业化等60个总投资54亿元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32亿元。

(三)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在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同时,按照产业集聚模式布局,抓好产业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突出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为未来产业集聚、集群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及小蕉、瑞云、荆东、金古等工业集中区建设。金沙园的产业布局主要以林产、机械加工为主;金古工业区产业布局主要以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为主;小蕉工业集中区则主要以冶炼、压延加工产业为主;瑞云新区主要以机械加工为主;荆东二期要作为市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永安市到2O07年要基本形成3000亩以汽车零配件产业为主的机械工业集中区;沙县和永安尼葛园要专门建立木竹加工园区。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入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市直各部门为园区服务意识,把工作重点落实到为市本级增加财力的入园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服务上来,完善项目竞赛考核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共识,促进共为。

(四)以人力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努力引进、发挥高级技术人才的作用。采取“县校合作”、“企校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原有基础上,重点突出三大产业与清华、复旦、南京林大、福建农林大、北钢等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机制。省、市产学研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优先用于三大产业内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应用补助。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到2007年拟争取组织申报5个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力争新增2-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继续完善三明市优秀人才、市管拔尖人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首席技师等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对现有的高级技术人才给予更多的鼓励、关心和支持,大力表彰、宣传和奖励在三大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切实做到用精神鼓励感召人才,用事业发展激励人才,用物质奖励吸引人才;大力开展熟练技工的培训,培养一支综合技能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加快筹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各级培训机构要根据我市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的要求,认真制定高级技工人才培养规划,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落实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把熟练劳动力的培训作为我市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的一大优势。

(五)以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聚

在煤、电、油、运及项目用地指标等各生产要素方面,对三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协调,优先安排、优先保证;各驻明金融机构每年都要针对三大产业实行专项授信,对三大产业中的重点、新上项目尽可能给予信贷保证,各级担保机构应优先为三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担保;市计划、土地、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对三大产业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补助等方面要优先办理、优先申报审批。在产业布局上要做好政策引导,坚决制止林产工业中规模小、产品结构雷同、搞重复建设的小企业。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对本市重点林产企业的林产品在全市区域内实行绿色通道(重点企业将由市政府下文予以确定)。在财税和土地出让金方面仍按市政府(明政文[2002]41号)和(明政文[2003]61号)文件精神给予优惠扶持,按企业纳税属地管理由同级财政给予兑现。对省属企业所属在我市工商注册登记、纳税的独立核算企业,也视同市级企业给予兑现(具体由市财政局、经贸委负责解释)。

三、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大产业集聚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市委每半年、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有关三大产业集群的专题会议,每年组织两次督查活动,研究解决三大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二是齐抓共管,实行市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对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各确定一位市领导进行责任挂钩,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这些重点项目企业确保完成计划目标,推进项目建设。三是落实责任分工,成立三大产业工作组,冶金及压延产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以市经贸委为主负责;林产加工产业的发展以市林业局为主负责,市直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三大产业所涉及的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切实负起责任。工作组要做好产业集群内各项事务的组织协调,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落实,加强产业链的专项招商工作,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四是建立健全考评奖励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场招商及对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做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当地政府和重点企业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三大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

附件一:三明市冶金、机械、林业三大产业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表(略)

2005年4月29日

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