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鹰潭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鹰府办发(2006)17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4-17

施行日期:2006-04-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鹰潭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四月十七日

鹰潭市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防止、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06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降水趋势预测。根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2006年我市汛期(4?6月)降水量约为900毫米,南部山区约1000毫米,多于2005年(818毫米),较常年(861毫米)略偏多,由于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对集中期,部分地区有洪涝与内涝发生。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综合气象部门降水趋势预测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进行分析,预测2006年我市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将略高于常年。在集中降雨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将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大量发生。汛期(4-6月)是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危险点

根据上述预测和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分析,2006年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贵溪市为文坊、塘湾、彭湾大部分地区,耳口北部、西部,冷水中西部,金屯、樟坪、白田部分地区;余江县为黄庄、画桥、高公寨部分地区;龙虎山景区管委会为上清东部;全市各露天开采的矿山;城镇规划切坡段;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水渠等。(重点防御区域范围及预防建议详见附件1;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危险点以及建议措施详见附件2)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县(市、区)、乡(镇)行政首长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地在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应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所辖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不死人。

(二)加强汛前调查和汛期应急调查

1、汛前调查。汛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检查,对危险点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进行登记、建卡。根据调查情况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修订)所辖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重点防御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对危险性作出初步判断,提出防范措施。

2、应急调查。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调查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进行,必要时,市国土资源部门派员协助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调查;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调查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进行,必要时,请求省国土资源部门派员协助调查;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调查报请省国土资源部门派专家组组织进行。(鹰潭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名单见附件3)

(三)加强监测预报,落实群测群防

重点防御区域和危险点,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各地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和要求。要发动党员群众参加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与工程设施和矿山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在主汛期要加强重点防御区域和危险点的巡视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预兆,要立即采取疏散人员,转移财产等避险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按照速报制度要求及时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责任表见附件4)。驻各地地勘单位要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大力协助对口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单位及其对口乡(镇)见附件5)

(四)加强抢险救灾工作

如发生地质灾害灾情,灾发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既定应急预案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抢险救灾;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实施简易应急工程措施;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利、通信、电力、城建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各地还要与当地驻军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驻军提供救援支持。同时,要做好救灾善后工作,及时统计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估灾害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意见措施等。在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要及时上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总结。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发生条件比较复杂,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依据《防洪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人民防灾减灾能力。对一些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六)加大防治工作投入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切

实保证调查监测、预报、防治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和防治经费。与防汛、水利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应纳入各级防汛、水利建设投资计划;与交通、城建、矿山等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应纳入相应部门或单位的建设计划。社会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符合国家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申报条件的,要积极争取申请立项。同时,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保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工作必需的交通、通信条件和工作经费。

附件:1、鹰潭市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说明表

2、鹰潭市地质灾害危险点说明表

3、鹰潭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名单

4、鹰潭市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责任表

5、鹰潭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单位及其对口乡(镇、场)一览表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