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漳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关于漳州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漳政[1999]综137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1999-08-25

施行日期:1999-08-25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酸雨控制区城市现状

  第三章 二氧化硫综合防治规划

  第四章 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方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环保局关于《漳州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和“一控双达标”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漳州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第一章 前言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部“闽粤黄金海岸”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4′-118°10′,北纬23°34′-25°13′之间,漳州东邻厦门,北接泉州,西边龙岩地区,南和广东接壤,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南翼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根据国函[1998]5号文《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划定漳州市为酸雨控制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做好漳州市做为酸雨控制区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现根据《贯彻<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的行动方案》及《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大纲》,编制本规划。

1.1 规划的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漳州市政府的决定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福建省及漳州市总量控制计划

《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

《漳州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漳州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及实施方案》

《漳州市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

1.2 规划的控制目标

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漳州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水平以内,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降水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

1.3 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酸雨控制区城市现状、二氧化硫综合防治规划和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方案。

酸雨控制区城市现状包括:城市概况、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二氧化硫污染及排放现状。

二氧化硫综合防治规划包括: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各规划年的规划控制指标。

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方案包括:漳州市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特点、防治二氧人硫污染措施分析、控制方案的选定。

1.4 规划的地域范围和期限

1.4.1 规划的地域范围

规划的地域范围包括漳州市二区一市和八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长泰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和东山县,面积126.7平方公里。

1.4.2 规划的期限

基准年:1995年

近期:2000年

中期:2005年

远期:2010年

1.5 技术路线图

领导小组的确定

编制小组成员的确定

基础数据的收集

提纲的编写

审核

↓可

规划的编写

审核

↓可

打印装订

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第二章 酸雨控制区城市现状

第1节 概况

1.1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1.1.1 降水与气象气候特点

漳州市南部临近北回归线,地处我国亚热带气候区的南部。面向太平洋,深受海洋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风力1-3级,平均风速1.65米/秒,沿海风力大于内地,漳浦古雷头、东山岛都是我省著名的强风区。西北面由于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阻挡,削弱了南下冷空气的势力,暖热湿润成了本市气候的最大特色。夏秋季节本市常受台风活动的影响。每年4-9月为台风季节,尤其发生在7-9月,平均次数为4-6次,最大风力12级,最大风速17米/秒。

我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常年无下雪、冰冻现象,无霜期达322天,全年日照数达2185.2小时,年积温7701℃,是我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年平均气温21.3℃,一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21.1℃,七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2℃。

由于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我市年平均降雨量在1057.0-1744.6毫米之间,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变化特性。雨量在一年中的分配情况,最高值在六月份,次高值在八月份,呈双峰性,分别受梅雨天气和台风天气的影响,三至四月为春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4.3-18.0%;五至六月为梅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32.9-35%;七月至九月为台风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33-37.3%;十月至来年二月为干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15-16.6%。全年地区降雨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增,从平原盆地向山区递增,沿海的东山铜陵仅1057.0毫米,平原的漳州市区是1521.4毫米,内陆的平和芦溪可达1744.6毫米,而高山地区华安马坑高达2023.0毫米。

1.1.2 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

漳州市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高低起伏,低山丘陵广布,河谷盆地穿插,滨海平原环围。本市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属于闽浙丘陵一部分,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主体搏平岭山脉与戴云山脉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同海岸平行,最高山峰是平和县大芹山,海拔1545米。全市地貌属丘陵地带,大致可分为中山、低山、高山、低丘、台地、平原等类型。其中中山地带占12.34%,分布在本市北部边界及西部地区;低山地带占32.24%,分布在中山周围的本市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各县的交界处;丘陵地带占20.95%,分布在低山外延、盆地平原周围和广大沿海、半岛、岛屿地我;台地占5.57%,分布在九龙江下游、东溪下溪及沿海半岛、岛屿地区;平原占12.42%,分布在各河流的下游、河口、海湾内侧湾顶及山间谷地的河流两岸。漳州平原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7平方千米,东接九龙江三角洲,海拔多在5-10米,平坦开阔,河网密集。平原、盆地均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漳州海岸绵长,共631公里,且十分曲折,曲折率达4.12,形成20多个大小的海湾,较大的有诏安湾、东山湾和旧镇湾。境内最大的海岛是东山岛,另有170余个岛屿。广阔的海域全部为浅平大陆架,沿海滩涂面积广大。

1.1.3 土壤、植被和农作物分布

漳州市的土壤,植被和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大致可以分为西北部中低山,高丘的林、粮、茶、烟区;中部低丘平原、果、蔗、菜、牧渔区和东南部低丘,台地的渔粮,油菜牧区。

西北部中低山、高丘区,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为主,PH值在4.5-5.5之间,还有部分黄壤,PH在4.0-4.5之间,呈强酸性。中部低丘、平原、台地区,土壤以水稻土和赤土为主,还有小部分红土,PH值在4.5-6.5之间,多数呈酸性。东南部的低丘、台地区,土壤以海泥土、海泥沙和海沙土为主,呈微碱性,PH值在7.5-8.5之间。

漳州市植被种类成份多,层次结构复杂,亚热带植物种类占优势,也有不少温带、热带的植物种类,具有浓厚的亚热带季雨林的特色。已发现有沙椤、银杏、水杉、水松、三尖杉等珍稀植物品种。华安、南靖、长泰、平和等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东商广阔的海滩还生长有红树林。

漳州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粮食物作以水稻为主,分布集中于九龙江下游平原和河谷盆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甘蔗、烟草、水果、茶树、黄麻、花生、油菜、芦笋等。海上捕捞和海滩养殖发展很快,主要水产品有带鱼、黄鱼、马鲛鱼、对虾、扇贝、紫菜、海带等。

1.2 漳州市社会环境概况

1.2.1行政区划和人口

漳州市面积12607平方公里,包括长泰、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华安等八个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1995年全市人口共有436.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6.8万。人口密度大,平均每平方公里346人,高于全国平均数(120人)。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地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7‰,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区及各市县的人口情况见表(其中龙海市包括龙文区):

表格1:市区及各市县的人口情况表

芗城  龙海  云霄  漳浦  诏安  长泰  东山  南靖  平和  华安  合计

总户数

(万户)          9.8  21.2  9.2  17.2  12.9  4.3  4.7  8.0  12.0  3.9  103.6

总人口数

(万人)          36.2 86.2  39.0 77.0  54.3  18.3 19.3  33.4  52.3  15.8  436.8

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万人) 20.2 10.2  5.4  6.5  5.8   2.0  6.0  4.3  4.3  1.7  66.8

1.2.2 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现状

我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0年不变价)163.5亿元,“八五”期间五年平均递增23.5%,其中经一产业44.7亿元,第二产业73.7亿元,第三产业45.1亿元,三种产业结构为29.4:40.2:30.4.

1994年我市设立了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十大创汇农业生产基地。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41亿元,比1990年增长11倍以上,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五分之三的份额,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6元,“八五”期间年均增长41.6%,三资、集体、个私等非国有工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扩大,1995年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30%提高到70%以上,呈现多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的局面。就工业企业的规模而言,漳州市大中型企业簋少,大部分为小型企业,并且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均分布在河流两岸,尤其以九龙江西溪两岸为最多。我市农、经、重的比例为28.1:5.07:2.12.在轻工业中,工业结构为食品、电子、化工、造纸等工业为主体。

1.2.3 漳州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根据《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内生产总值“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9.6%,到2000年达400亿元(1990年不变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602元,产业结构2000年为15:50:35.“九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2000年控制在465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33-38%。城镇总人口160万人左右。2001-2010年十年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1.6%,到2010年达12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0亿元,第二产业780亿元,第三产业300亿元,农业总产值22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10年达23530元。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2010年控制在515万人以内。具体各项指标见下表:

表格2 : 我市人口及工业产值发展计划表

1995  2000 2005  2010

人口(万人)  436.8 465  489  515

工业产值(亿元)276.0 770  1522  3000

第2节 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

2.1 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漳州市的能源生产主要有水力、火力发电和原煤生产。1996年我市总发电量是120225万千瓦时,乡及乡以上发电站占112346万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12434万千瓦时,水力发电107790万千瓦时,总供电量193672万千瓦时。我市原煤生产地为南靖县,96年产量为35775吨,占全市用煤量8.8%。(统计年鉴只有1996年的数据)

漳州市工业及民用能源还是以煤为主要能源,市区及县城居民的石油气燃料普及率高一些,约为70%,就全市整体而言,普及率大概只有市区的15%。

本市能源消耗以煤炭、热、电为主。1995年我市能源消耗情况详见下表(不包括乡镇企业:

表格3  1995年我市能源消耗情况表(不含乡镇)

能源种类            本年消费量

合计   工业企业  建筑企业   运输邮电企业

煤炭(吨)   548239  548239

焦炭(吨)   6779   6779

汽油(吨)   6101   1658     67      4376

煤油(吨)   756   570     132      54

柴油(吨)   13100  8180     221      4699

燃料油(吨)  17362  17362

液化石油气(吨)1364   1364

热力(百万千焦)950170  950170

电力(万千瓦时)210454  203434    6580      440

2.2 县及县以上工业能源消耗

我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电、热力为主,1995年我市环境统计资料统计的501家企业中煤炭总消费量50.5万吨,其中燃料煤消费量31.6万吨,原料煤消费量18.9万吨,燃料油消耗1.9万吨。

能源消耗量前五名的待业为化学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见下表(1995年数据):

表格4:县及县以上工业能源消耗前十五名行业情况

序号 行业名称           煤炭(吨)   燃料煤(吨)   原料煤(吨)   燃料油(吨)  1 食品制造业           49718     47455      2263       4757  2 饮料制造业           16716     16716               334  3 烟草加工业           1303      1303  4 饲料工业            1150      1150                30  5 纺织业             6391      6391  6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1496      1496  7 造纸及纸制品业         36977     36977               234  8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129882     121482      8400       113  9 化学工业            154965     46281      108684      2  10 塑料制品业           2301      2301  11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14*941    21897      69594       12357  12 金属制品业           1488      1488  13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   1564      1564                742  14 其它工业            4100      4100  15 卫生事业            1620      1620    总计              501162     312221      188941      18569

我市各地区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见表(表略),煤炭消耗量以市辖区为最,其次为龙海市和南靖县。

我市能源消耗量前二十名企业的分能源品种消耗情况见表(表略),占前几名的仍是我市几个大型的糖厂、合成氨厂、造纸厂、啤酒厂等。

2.3 乡镇工业能源消耗

我市乡镇工业的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电为主,同时也消耗小部分燃料油。在乡镇工业调查的17460个工业企业中,燃煤总量53.0万吨,年耗电量66169.7万度,燃料油消耗量2.27万吨;原料煤消耗量3.3万吨。

我市乡镇工业主要耗煤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水泥、机砖等),食品行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其耗煤量分别占总查耗煤量的72%、17%、6%。主要耗电行业有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年耗电量分别为20331.44、11035.95、11270.68万度,占总调查值的31%、17%、17%。主要行业能源消耗情况见表(表略)。

我市乡镇式业各地市区能源消耗情况见表(表略),耗煤量最大的为龙海20.75万吨,其次是东山5.96万吨和长泰5.14万吨,市辖区和华安最少分别为0.01万吨和0.59万吨,耗电量最大的为龙海31914.66万度,其次为南靖7625.17万度,燃油量最大的为龙海1.46万吨。

2.4 所用煤炭的情况

我市原煤大部分来源于龙岩地区的红炭山煤矿和漳平煤矿,其含硫量较低,附原煤成份表。(表略)

工业用重油来自大港油田,目前有部分来自湄洲湾的福建炼油厂。

2.5 市内火电厂现状

我市火电厂主要有漳州糖厂的热电分厂和正在兴建中的后石电厂,漳州糖厂的热电分厂燃料消耗量121482吨/年,采用的是漳平煤矿,含硫率0.6%。

漳州后石电厂为滨海燃料电厂,属新建工程,一期2×600MW,建设规模6×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次设计,连续建设,预计1999年度1号汽轮发电机组投入运行。电厂所需的燃料由台塑表国公司采用多渠道方式解决,采用海运方式运来,根据其提供的煤质资料,含硫率0.89%,电厂耗煤量见表(表略)。

第3节 宽气质量和酸雨污染状况

3.1 现状

从1992-1997的统计数据看,漳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上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的二级标准,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总悬浮微粒,其次是二氧化硫,最后是氮氧化物。漳州市降水PH值六年来所提高,酸雨从92年的62.9%逐年下降到97年的30.3%,降水的酸度明显地减弱。

3.2 变化趋势

从下表看出,1992-1997年的SO2年均值92-94年浓度较高,95年出现一个波谷,95-97又再度呈上升趋势。NOx年均值则是在93年达到最大值后,93-95年逐年减少,95-97又再度呈上升趋势。TSP在92-97年间基本维持同一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上下波动。降水PH值总值的来说92年以来有逐年减弱的趋势,酸雨频率理旬逐年递减,近三年来稳定于30%左右。

3.3 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漳州市在92-97年间,SO2和NOx的年均值的波浪上升,与92-93年经济发展快,能源煤消耗增加,后二年经济发展较慢,国企能源消耗减少,而近几年乡镇企业异军害起,工业产值“五分天下有三”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由于近年来,交通车辆有所增加,氮氧化物浓度有上升趋势。TSP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这主要与城市改造,道路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施工有关,由于漳州市属沿海开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区开发,城市化进展速度较快,致使TSP这个污染指标一直居高不下。

从1991-1997年的情况看出,漳州市的大气污染与本市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呈正相关的关系。

漳州市的酸雨变经趋势与SO2和NOx的变化无明显的关联,这与漳州市地处低硫和的酸沉降敏感区,酸雨成因主要是外来源的实际情况也相吻合。

第4节 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本市二氧化硫的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由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乡镇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及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三部分组成,本规划也分别人此三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排放量采用1995年工业污染源统计数据,汇总的工业企业共501个,其中设备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采用1995年工业污染源申报数据,乡镇工业排放量采用1996-1997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数据。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根据全部生活用煤量和液化石油气量进行在算。

4.1 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

根据1995年的统计资料,本市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废气排放总量为89.7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56.9亿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的占53.4亿标立方米,其中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32.8亿标立方米,经过净化处理的占26.0亿标立方米。全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5568.4吨,其中燃料燃烧过程排放4572.8吨,生产工艺过程排放995.6吨。

4.1.1 分行业排放情况

本市主要二氧化硫污染行业为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造纸和纸制品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8%、22%、15%、13%和10%。我市能源消耗量前五名的行业为化学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其中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有部分原煤作为原料进行生产不产生二氧化硫排放,使得该行业由能源消耗第一名降为二氧化硫排放第四名外,其它行业排放情况与能源消耗情况本相符。

4.1.2 分地区排放情况

根据1995年的统计资料,我市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前三名的依次为市辖区、龙海市、南靖县,这与各地市的能源消耗情况正好相符。

4.1.3 分设备排放情况

根据199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工业锅炉292台,1219蒸吨,其中烟尘排放达标的工业锅炉209台,804蒸吨,达标率71.6%。工业炉窑316座,其中烟尘达标排放的有54座,达标率17.1%,工业炉窑的达标率较低。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设备为锅炉、工业炉窑,茶炉大灶只占较小的比重。

我市现有锅炉排放主要烟尘达标进行控制,今后当进一步加强二氧化硫排放的达标控制。具体分地我与分行业设备排放达标情况见表(表略)

4.1.4 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前二十名的企业见表(表略),这二十家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澎湃源总排放量的63%,其中单是漳州糖厂的热电分厂二氧化硫就占总排放量的19%,因此须进行该点源的有效治理。

4.2 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源排放情况

全市乡镇企业工业废气年排放量84.44亿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81.54亿立方米,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2.91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9171.12吨,主要污染行业为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6.69%,66.42%和9.15%。表略

我市二氧化硫排放前三名的地区为龙海市、南靖县和东山县,各占全市乡镇工业总排放量的39.32%、11.78%、10.68%。(表略)

我市乡镇工业二氧化硫主要来自机砖、水泥、陶瓷厂,前三十名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61吨/年,只占乡镇工业排放总量9171吨/年的29%,远不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的集中,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但总量又大于工业企业5568吨/年的总量,排放量前三十名的企业情况见表(表略)

4.3 生活污染源排放情况

全市生活用煤7.8万吨,主要使用龙岩红炭山煤矿的原煤经制作的型煤。根据《环境统计手册》推荐的参数,型煤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系数为14.08公斤/吨煤,则全市全活用煤二氧化硫排放量1100.0吨。全市生活用石油液化气使用量为10755吨,石油液化气主要是由丙烷、丁烷、丁烯乘氏分子烃组成的混合物,加压液化后的比重在15℃时为0.496-0.568,液化石油气在气化时,体积急剧增大到250倍左右。根据《环境统计手册》推荐的参数,石油液化气在燃烧时每万标立方米产生的二氧化硫为6.3kg.则全市生活用石油液化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为3.18吨。综上所述,全市生活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103.18吨。

4.4 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情况总计

1995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总计为15843吨,其中乡镇工业占58%,县及县以上工业占35%,生活污染源占7%。乡镇工业的特点是小而多,应抓好环境管理与审查,县及县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特点是大而集中,应重点进行主要污染源的治理。

4.5 外来源的影响

我市位处东南沿海,属于低硫排放的酸沉降敏感区,大气中致酸物质SO2、NOx浓度低,而酸沉降又较严重。根据“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12-02-02-07),《漳州市酸沉降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我市二氧化硫工业源排放量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0.153为负值,因此我市二氧化硫可能受外来源和非工业源的影响较大。与漳州市近邻的地区有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龙岩地区和广东省的汕头市,尚有一期年燃煤量107万吨且未脱硫的嵩屿电厂,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大气运动的输送都可能影响漳州市的降雨酸度,现将周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其方位、距离等有关参数列于表格(表略),做为外来源影响的参考。

第5节 现有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状况

5.1 治理概况

根据1995年的工业污染源统计数据,我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568.4吨/年,去除量622.6吨/年,去除率10%。其中燃烧过程去除311.1吨,生产工艺过程去除311.4吨。

全市各地县中长泰县、平和县和龙海市的二氧化硫去除率相对较高,分别达51%、23%、12%,但总体来说,二氧化硫去除率低。各地区的二氧化硫治理情况见表(表略)。

全市各行业中二氧化硫去除率前四名的行业为化学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别为66.4%、12.1%、11.5%和11.3%。但总体来说,二氧化硫去除率较低,只有10%。

根据1995年申报数据,我市菜有废气治理设施67套,其中正常运行的有66套,废气治理设施投资771.9万元,96年年运行费用71.3万元。除长泰合成氨厂二氧化硫去除率达79%外,其余企业二氧化硫去除率都很低,如漳州糖厂热电分厂、永城水泥有限公司、福建金登集团公司、市北区供热站、市玻璃厂、江东机砖厂、东海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厂家甚至没有处理。重点污染企业二氧化硫去除情况见表(表略)。

5.2 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我市锅炉与工业炉窑没有专门的二氧化硫脱硫装置,一部分厂家采用湿法除尘的同时去除部分二氧化硫,然而去除效果都不大好。仅南靖县味精厂采用的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同时去除飞灰与二氧化硫,脱硫率相对较高,但由于文丘里压降大,因此运行费用高,达500元/天。具体锅炉脱硫设备情况见表(表略)。

正在兴建的后石电厂采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海水脱硫法。废气经由推进式鼓风扇送入吸收塔内,首先经骤冷部以工业半废气由131℃降至56℃左右,避免高温的废气破坏塔内的防腐蚀内衬,之后废气再往塔顶方向与喷流而下的吸收液(海水+吸收剂)逆向接触以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少部分灰含量,排气于排出塔顶之前,先通过除雾器除去水雾滴及尘粒,此时排气温度约为40℃,二氧化硫浓度约为164ppm(设备之最终处理能力可达50ppm以下),脱硫效率达80%。然后,废气经210米高的烟囱排入大气。其中氢氧化镁采用氧化镁粉末加水消化并调配成20%浓度之氢氧化镁溶泥。

总起来说,有针对性二氧化硫治理,还待进一步开展。

  第三章 二氧化硫综合防治规划

第1节 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本市二氧化硫的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由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乡镇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及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三部分组成,本规划也分别从此三部分进行排放量预测。其中工业产值与增长率采用《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数据,工业煤耗量采用199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乡镇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据1996-1997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数据。此外后石电厂作为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因此单独立项加以统计。

1.1 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SO2排放量预测

工业用煤量预测采用弹性系数法。

本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近期的1995-2000年是22.8%,中期的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皆为14.6%。基准年95年工业煤耗量54.8万吨。

按预测模式计算各规划年的工业煤耗量得预测结果见下表(表略)

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预测采用预测公式。

其中SO2排放系数由基准年吨煤产生的污染物量确定。本规划中假设污染源治理水平与基准年相同。各规划年SO2排放量预测。

1.2 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预测方法同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根据1996-1997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的结构数据,弹性系数采用0.672.

1.3 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随着液化气、煤气普及率的提高,各规划年生活耗煤量及SO2排放量逐年减少。

1.4 总计

合并县及县以上工业污染源、乡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源三部分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后石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以预测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排放量。后石电厂采限一次设计,连续建设的方法,第一期2×600MW预计在2000年前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38t/h,2005年前预计完成4×600MW,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676t/h,2010年前完成全部6×600MW工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014t/h.该厂日运行小时数20小时,年运行小时数6000小时。年排放量见表(表略)

第2节 规划指标

2.1 各规划年的控制指标

基准年1995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采用市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中统计数据。

2.2 二氧化硫削减量计算

把二氧化硫的实际排放量减去允许排放量即为消减量。

2.3 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规划指标的分配

我市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在协调好生产发民与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内。根据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原则,我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依据各县市区的各类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环保规划目标要求以及各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核实。具体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分配到各县与各行业的指标。

各重点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指标则按“达标排放”的目标,根据所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进行分配。

  第四章 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方案

第1节 防治二氧化硫污染措施

我市辖区内一闪能源原煤的开采较少,只限于南靖县,产煤量为35775吨/年,仅占全市用煤量8.8%。我市燃煤多用来自龙岩和漳平等地的煤矿,因此我市不存在对辖区内高硫煤煤矿的限制开采关闭,或者建设煤矿脱硫设施配套工程等二氧化硫污染控制问题。以下结合我市的二氧化硫污染特点,根据规划目标的要求,参考国内外有关二氧化硫的控制措施,选择几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途径。

1.1 实施清洁生产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把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清洁生产日见重要和必要,须对我市高能耗、重污染的二氧化硫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转产,调整产业结构,在已确定的二十五家重点污染企业,以企业为单位措施如下:

1、筹划和组织:以企业为单位,建立一个包含主管生产玫长的清洁生产审核组,制定CP计划。

2、预评估:确定审核心重点,并制定相应的CP目标。

3、评估:通过物料衡算,分析二氧化硫产生的原因。

4、方案产生和筛选:分析筛选无、低费方案,编写中期报告。

5、可行性分析:对中、高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估。

6、方案实施:中、高方案的实施,包括资金筹措。

7、持续清洁生产:订出下一阶段目标,制订持续清洁生产的计划,编写总报告。

1.2 调整布局、合理规划

工业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市现有工业结构现状是以食品饮料业、纺织印染业等重污染型行业为主干,而中、轻污染型行业比重相对较轻。在结合考虑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我市应坚持在发展规模上依次以机械电子业、食品饮料业、纺织印染业和化学化工业为主要行业,适当发展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业、皮革制造业、造纸业和医药工业,大力提倡发展塑料制品业和其它各种中、轻、无污染型行业,在发展速度上应逐步放慢食品饮料业和纺织印染业的发展速度来腾出环境容量,努力加快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实行全面、协调和持续、稳定发展。

我市是一个以发展外向型工贸经济为主体的中型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应坚持用地争区集中布局,将各市县区在总体上划分为工业集中区,商业居住区、古迹商业区和居住文教区,其它用地穿插和镶嵌在其中,构成一个具有一定规划和规模的,又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用地网络结构布局各式。同时应坚持工业用地分片集中布局,将各市县区工业用地按行业类型及污染特征划分为不同污染型工业片,集中布置在和地适宜区内,有利于合理利用环境容量,集中供水供能供热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环境工程投资,促进工业污染综合防治,且应注意工业区应分布在城市主导投资,促进工业污染综合防治,且应注意工业区应分布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而使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1.3 能源优化

实行集中拱热是削减二氧化硫,改造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大量减少燃煤量,且可以充分利用燃烧新技术和消烟除尘新技术,提高热效率,又便于管理。可选择工厂多,排放点集中的工业我,实行集中供热。受经济条件制约,不可能一次性全区域实行联片集中供热的,可以分期阶段进行。以原漳州糖厂热电分厂的现有设施扩建以供热为主,热电联产的东区电站,工程建成投产后,可分别向糖厂、罐头厂等16家单位进行供热,替代24台锅炉,16根烟囱。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液化气是控制居民生活和饮食服务行业等小炉生产的二氧化硫污染的有效措施。应在全市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提高液化石油气的普及率,以改变居民生活燃料结构,建设煤气工程。而且漳州市地热资源丰富,已列入国家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开发利用地热替代锅炉进行供热大有可为,按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每年可节能12674吨标煤,年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198吨和297吨。

1.4 达标排放计划

根据罗尔勃克比例缩减模式假定: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大气污染浓度与其所有污染源的源强成正比,也就是说,为了满足二氧化硫环境质量标准需要削减的份额,可均摊到每个污染源,使其排放率皆削减同样的份额。

根据全市的二氧化硫超标情况,可制定相应的达标排放计划,从二氧化硫源弗进行控制,限定排放量与沈度,限期进行治理。

据《福建省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我省“九五”期间所有超标和超量排污企业都必须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为1-3年。有关二氧化硫治理的三年达标计划见表(表略)。

1.5 污染源治理

要消除和减少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的量还应大力推广燃料脱硫和烟气脱硫技术,同时推广高新技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尤其对重点污染源,如火电厂、集中供热厂等企业,二氧化硫治理势在必行。燃料脱硫主要是加强煤炭在燃烧前的净化处理,包括洗煤、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和发展型煤等几种。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烟气可采用接解氧化法制取硫酸,对低浓度的烟气脱硫工艺流程主要有1)湿法抛弃流程,代表工艺有:石灰/石灰石法、钠碱法、双碱法、加镁的石灰/石灰石法。2)湿法回收流程,代表工艺有:氧化镁法、钠碱法、柠檬酸盐法、氨法、碱式硫酸铝法。3)干法流程,代表工艺有:炭吸除法、喷雾干燥法。

1.6 其它措施

采用高烟囱扩散稀释的方法,可以使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向更高、更广的范围扩散、减轻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加大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了空气温度、湿度及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沙防风,而且在净化大气、降低二氧化硫污染、减低噪声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第2节 控制方案

见表(表略)

附资料来源:

《1995年漳州市环境统计资料》

《1995年漳州市环境污染源申报资料》

《1995、1996年统计年鉴》

《1991-1995年漳州市环境质量年报》

《1996年漳州市环境年鉴》

《漳州市区环境规划研究》

《漳州地区酸沉降的现状行点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漳州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总结报告》

《福建省污染源调查建档文件、技术资料汇编》

《漳州市近岸海域功能区划方案及说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漳州后石电厂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嵩屿电厂一期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漳州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