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哈政综(2008)22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4-05

施行日期:2008-04-05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200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五日

哈尔滨市200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08年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改善民生、加速全面振兴的重要一年,也是筹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冬会)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整体优化城市环境,以良好的城市环境迎接大冬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以迎接世界大冬会、打造全新城市环境、扩大城市国际影响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和谐建设、服务大局的原则,采取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拓展环境整治领域,打造品牌景观,彰显城市特色,展现国际化大都市风采,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环境整治工作向贴近群众生活环境领域延伸和拓展,让更多的市民群众享受到环境整治的成果。

(二)坚持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区在环境整治项目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区域性重点项目要以区为主具体组织实施。

(三)坚持多方筹资,合力推进的原则。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建设项目,确保市、区配比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各责任单位组织、资金、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环境整治资金。

(四)坚持突出重点、优化形象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实施大冬会主会场、比赛场馆、宾馆驻地、景区景点、窗口区域以及重点迎宾干道、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市窗口形象。

(五)坚持绩效评价、奖惩激励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按照绩效评价结果和实际成效兑现奖惩。

三、主要任务

200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实施五方面重点任务,计划投资44890万元,其中:市投整治资金24840万元,区投资金19250万元,其他(产权及管护)单位出资800万元。

(一)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拉动区域经济出发,实施重点区域景观环境提升工程

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挖掘和延展历史文脉为目的,通过全力实施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工程,推动我市环境整治迈上一个新台阶。

1.秋林商务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项目。采取市、区结合方式对秋林商务区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改造。改造范围:东起果戈里大街,西至红军街;南起大直街,北至邮政街。建设内容包括对颐园街广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现有绿地,增建景观及休闲设施,增设地下停车场驾乘人员通行设施及出入口;在秋林商务区内实施机动车道、人行道、边石、路灯、楼体立面、店面装饰及灯饰亮化等综合整治;进行商家连廊建设。打造人流、物流合理流通,平面、立体舒适靓丽的购物空间,促进区域商贸经济繁荣。该项目概算投资6300万元,其中市投整治资金4000万元,区投资金2300万元。

2.松花江北岸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对城区内沿江湿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我市特有的湿地自然生态景观。项目范围:东起松北大道,西至四环路,北起江湾路,南至金水河支流。建设内容包括对规划范围内的沿江湿地资源进行整合;对三环路至四环路部分实施移民征地、整理地形、补植植被;对一湖三岛实施绿化升级、护坡及设施维护。形成自然生态为主,水岛呼应,特色植物丰富的城中沿江湿地景观带。该项目概算投资6200万元,其中市投整治资金2000万元,区投移民征地等资金4200万元。

3.中央大街人行道改造工程。对中央大街主街破损严重的人行步道板进行更换,完善区域设施功能。该项目概算投资600万元,采取区建市补方式组织实施,其中市投整治资金300万元,区投资金300万元。

4.哈尔滨滨江道署十八道街牌楼及民俗街建设工程。充分挖掘哈尔滨滨江道署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滨江道署及周边区域环境资源。建设内容包括在道外区十八道街建设一座仿古牌楼,对哈尔滨关道裙房及周边建筑实施立面整饰、灯饰亮化,规范商服牌匾,实施十八道街、春和巷标志性商亭、休闲设施、路灯、绿化及部分路面改造。该项目概算投资350万元,采取区建市补方式组织实施,其中市投整治资金200万元,区投资金150万元。

5.部分公园、公共绿地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兆麟公园、儿童公园改造,对园内破损严重的建筑、围墙进行维修、整饰和粉刷,实施甬路硬化和彩化铺装,建设景观小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市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对道外区知青园、道里区工程小区公共绿地实施升级改造。该项目概算投资530万元。

6.安红街区特色景观收尾工程。计划结转,完成收尾工作。该项目概算投资2000万元。

(二)从迎接大冬会和奥运火炬接力活动要求出发,实施窗口区域和迎宾线路环境整治

按照迎接大冬会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要求,通过对哈阿出城口、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沿途等环境整治,向世人展示良好的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哈阿出城口综合整治项目。沿线危房棚户区拆迁改造以香坊区为主,在市棚改办的指导下实施;市整治办会同香坊区按景观大道标准实施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范围:西起通乡街与进乡街交叉口,东至哈阿公路零公里。整治内容:在成片棚户区拆迁改造基础上,拆除沿路零星24处危棚房,实施沿途两侧17栋楼体立面改造、37栋建筑粉刷和8栋楼体水洗;辟建2处集绿化、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大型绿化景观广场和11处街头绿化带,对沿路22300平方米的绿地和行道树进行提档升级;实施沿街广告牌匾、灯箱、宣示物、占道商亭的清理规范整饰;完善市政设施,实施灯饰亮化改造,新建冰灯冰景,努力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景观迎宾大道。该项目概算投资4000万元。

2.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整治范围:市政府广场至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途径世纪大道、兆麟街、红军街、中山路、花园街等35条主干街路,道路全长41.42公里。整治内容:包括兆麟街、南通大街等主要街路人行道更新38280平方米,整修车行道106439平方米,人行道51918平方米;粉刷、清洗、整饰楼体135栋,总面积137200平方米;兆麟街路灯维修改造;霁虹桥、动力广场地道桥等12座桥体清洗、粉刷及桥栏油饰;沿线工地、站台、围墙、牌匾广告、楼体附着物、公交车车容车貌、交通围栏、广告标语及楼顶杂物清理整顿等。以上项目概算投资2440万元,其中环境整治市投资金1640万元,动员沿路房屋产权或管理单位等投入800万元。

(三)从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出发,实施提升百姓生活环境的民心工程

继续加大居民庭院改造和社区休闲健身游园改造建设力度,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市民群众。工程采取区建市补的方式进行,概算投资15600万元,其中市投资金6300万元,区投资金9300万元。

1.居民庭院改造项目。采取区街、社区成片改造的方式,重点向环境脏、乱、差的旧有居民庭院延伸,向边远旧城区倾斜,对庭院内的建筑立面、绿化彩化、亮化照明、道路铺装和配套服务功能进行综合改造。计划实施500个居民庭院改造建设,提升社区整体生活环境质量。该项目概算投资10000万元,其中市投资金3000万元,区投资金7000万元。

2.社区休闲健身游园项目。建设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社区休闲健身游园50个,体育部门配置相应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方便、愉悦的健身休闲环境。该项目概算投资4600万元,其中市投资金2300万元,区投资金2300万元。

3.庭院周边破损道路修复项目。在改造庭院同时,将庭院周边破损严重的10万平方米的道路进行修复,解决居民群众出行难问题。该项目概算投资1000万元。

(四)从扮靓城市夜景角度出发,多渠道融资,共同推动城市夜景灯饰亮化再上新台阶

采取市、区联手,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融资,共同实施灯饰亮化项目,进一步提高城市夜景灯饰亮化档次和水平。该项目预计概算投资5550万元,其中市投资金2550万元,区投资金3000万元。

1.采取以奖代投、区投为主方式,实施“迎三节”灯饰亮化项目。为迎接元旦、冰雪节和春节,采取以奖代投、区投为主的方式,充分调动各区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市广泛开展“迎三节”灯饰亮化竞赛评比活动,全面进行灯饰设施维修,实施灯饰亮化提档升级,向冰雪节中外嘉宾展示城市璀璨亮丽的夜景风采,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该项目概算投资2400万元,其中市以奖代投300万元,区投2100万元。

2.采取市投方式,实施桥体亮化及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周边区域冰景亮化。对教化立交桥、新阳立交桥和南极立交桥等5座桥体实施亮化,形成城区夜景灯饰亮化长廊,丰富灯饰亮化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该项目概算投资400万元。

同时,为烘托大冬会主会场浓郁的节日氛围,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周边区域实施冰景亮化建设。该项目概算投资80万元。

3.采取区建市补方式,实施迎宾线路和景观节点亮化项目。迎宾线路整治范围:机场路零公里至经纬街。改造内容包括对机场迎宾路3栋楼体灯饰以及33个4S店内光外透灯饰实施改造;对新阳路22栋楼体及沿街一层商家门脸牌匾灯箱全部实施灯饰亮化,形成迎宾线路灯饰景观长廊。该项目概算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境整治市投资金700万元,区投资金300万元。

对松北大道标志性建筑??省科技馆实施高标准灯饰亮化,在霁虹、烟厂广场增建标志性灯饰景观,对市直群团组织机关办公楼实施灯饰亮化。该项目概算投资870万元,其中环境整治市投资金270万元,区投资金600万元。

4.灯饰亮化设施维修管护。加强城区灯饰亮化设施日常巡查和维修管护,保持各类灯饰设施完好、维修及时,确保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灯饰亮化设施维修管护和发生电费计划投入800万元。

除上述工程投资外,项目前期及预留等资金1320万元。

(五)从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出发,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协调工作力度

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协调工作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环境整治成果。

1.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春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彻底清理市区街路、绿地、广场、居民小区、早夜市等积存的污冰堆、炉灰堆、垃圾残土堆等;加大袋装垃圾收集、清运和巡检力度,整修整饰垃圾容器,减少污染源;适时实施街路水冲洗作业,减少街路扬尘;从严查处乱卸残土和拉运残土沿街洒落行为。

2.实施市容容貌整顿工程。重点对一二类街路、重要景区广场区域的市容市貌进行整治,整顿规范临街不规范牌匾设施,清理拆除各类不规范广告、灯箱、杆体广告、店面门脸乱扯乱挂、乱摆乱占,规范经营秩序;维修改造灯饰亮化设施,提高灯饰亮化水平,确保灯饰亮灯率。

3.实施街面秩序整治工程。清理街路乱堆乱放、乱摆乱占;清理占道修车洗车、沿街烧烤、室外加工等污染环境、影响市民出行、噪声扰民行为,取缔无证商贩占道经营;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整治机动车随意占压人行道。

4.实施占道市场摊区规范整顿工程。对占道市场摊区进行统一清理,凡具备条件的一律退路进厅。强化占道早夜市管理,规范经营秩序,强化清扫保洁,完善环卫设施,做到既满足群众需求,又不污染环境、影响交通。

5.实施空车配货市场整治工程。采取市区联动、部门配合、协同作战、多管齐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无照经营的空车配货,违章占道停车、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彻底清理整顿空车配货经营秩序,实现退路进场,统一规范行业管理,还群众和谐的生活空间,消除对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带来消极影响。

同时,协调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深入扎实开展以治脏、治乱、治破、治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集中整治,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重大节日、大冬会、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以及哈洽会、哈夏会、韩国周等重大活动。

四、实施步骤

紧紧抓住“五?一”、哈洽会、“七?一”、国庆节和元旦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打好五大战役。

(一)“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打好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战役。消除冬季遗留的垃圾山、冰雪堆,消灭卫生死角,同步完成春植绿化提档升级和重点区域、迎宾主干街路周边违章建筑和占道设施拆除任务。

(二)哈洽会前,打好城市环境整体提升工程战役。重点开展交通、市容、市场摊区、牌匾广告、路面整修等综合整治,实施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火车站地区、松花江沿岸、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周边等重要节点的乱摆乱挂、乱停乱放等重点问题整治,努力打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

(三)“七?一”前,打好奥运火炬传递线路环境整治战役。围绕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高标准完成奥运火炬传递路线沿途建筑楼体立面整饰、绿地设施维修养护、破损严重人行步道板修复、脏乱差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顺利进行,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环境面貌。

(四)国庆节前,打好整治死角、攻克难关的综合整治战役。集中清理城市环境死角,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及临街建筑楼体立面整饰、平改坡改造任务,以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迎接国庆节。

(五)元旦前,打好冬季城市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战役。全面完成城区重点区域、主干街路灯饰亮化维修改造建设任务,同时重点开展会场、竞赛场馆、宾馆驻地、迎宾线路、窗口地区、商业中心周边环境整治,以焕然一新的城市环境面貌迎接冰雪节和大冬会。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市整治办“统一协调、检查监督、综合考评、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理顺各区整治办和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工作运行机制,依据职责分工,对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二)规划先行,坚持标准。在深入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早规划、早设计、早论证,重点项目采取规划设计公开招标、专家论证、多方案竞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和群众的意见,提高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群众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严格建设程序,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从规划设计、招投标、选材施工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检查,确保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三)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坚持突击性整治战役和长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责任,健全机构,充实人员,配齐队伍,强化日常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保持城市环境面貌常洁常新。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在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区主力军作用,凡区建市补项目,由各政府自行组织实施,工程项目达到标准后市补资金全额到位。同时调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商家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产权谁负责,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市区联手、社会参建、群众参与,形成环境整治的社会推动力。

(五)落实资金,加强监管。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按照市、区联动,多元参与方式进行,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加强整治资金的监管力度,强化整治资金的审计,通过财政评审、市整治办预核、各项目部现场审核,共同把好资金使用关,确保整治资金发挥效用。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全面报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程,弘扬典型经验,展示整治成果,发挥环境整治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为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全民携手推动环境整治的工作局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