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黔江府办发[2005]12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01-05

施行日期:2005-01-05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乡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黔江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一月五日

重庆市黔江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2005-2007)规划

根据重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关于编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2007)的通知》(渝整规发[2004]1号)文件要求,为了便于我区今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有序开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1]51号)确定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整规工作背景

我区自2001年按照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来,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机构。全区先后成立了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区级有关部门、重点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二是开展了多形式多领域的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先后开展了税收秩序、农资市场、建筑市场、烟草市场、土地市场、文化娱乐、广播电视、特殊药品、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建材市场等专项整顿,并持续地开展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总的看,我区市场秩序已经初步好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部分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部分领域时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农资)行为依然存在;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行为屡禁不止;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率低(不到50%),价格串通、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行为时有发生;建筑装饰材料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装饰材料合格率普遍较低;有形建筑市场运行尚不够规范,规避招投标、恶意压价、业主肢解分包、垫资承包和工程转包、挂靠等问题时有发生,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市场方面,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尖锐,未批先占、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现象尚未得到彻底根治。

(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设施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手工作业或半机械化作业,租用民房或使用简易厂房的生产企业依然存在。

(三)监管力量薄弱,检测设施简陋单一,监管不到位。在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主要执法队伍中,执法人员较少,平均每支队伍在20人以下;全区的检测设施只能对一些产品的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涉及化学成分的检测(水泥除外)基本上依靠外地的检测机构;在一些领域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镇、乡农村市场的监管还显得很薄弱。在这种条件下,很难将全区所有的商品(产品)监管到位。

(四)与邻省接壤地多,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还没有与之形成齐抓共管的共识,难以从源头上根治。全区共30个街道、镇、乡中,90%以上处于农村,且与渝、鄂、湘、黔交界,各地对整规工作的认识不一,力度不同,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些不法行为彼此逃避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总体目标

到2007年,全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基本走上日常化、法制化轨道,初步建立起经营信用网络平台,使全区市场秩序与全国、全市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相融洽和适应。具体目标和分年度指标(以2004年完成的任务为基数)如下:

三、工作重点

根据全区整规工作实际,未来3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继续进行重点领域的整治。主要围绕建筑市场、农资市场、食品市场、药品市场、文化市场、价格市场、打假治劣和查禁“黄、赌、毒”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

(二)深入开展重点产品(商品)的治理。主要围绕农药、化肥、饲料、农机具、米、面、油、食盐、药品、卷烟等日常生活用品、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影(歌)碟、出版物等产(商)品持之以恒地开展整治。

(三)围绕重点区域开展工作。未来3年,全区整规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主城区、主要场镇和重点集镇、边贸市场。在抓好这些市场的基础上向其它边远市场推进。

(四)坚持不懈的抓好违法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该绳之以法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认真抓好治本堵源工作。在着力抓好上级部署的各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依法健全完善整规工作长效监管运行机制,从法律、制度上遏制各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发生,从根本上保证全区市场经济秩序良性发展。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街道、镇乡职能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完善全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坚持季度例会制,加强对整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破解,强化对整规成员单位、街道、镇乡的目标任务考核,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全区整规工作的量化考核办法,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的落实到位;加大日常督察力度,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每年组织1-2次对重点商品(产品)、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行动,对涉及影响全区改革、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及案件查处,区整规办要积极组织协调并参与调查处理;主动寻求与临近区市县的协作配合,使那些流窜作案行为无滋生之地、作案者无处藏身。各成员单位及街道、镇乡要进一步充实整规工作力量,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重点整治相结合,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于农村市场的整治,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无下属机构的,部门要深入农村市场检查指导,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2次。

(二)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从业者的质量意识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充分利用每年的“3.15”、“产品质量月”、各种展销会、集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开展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烟草专卖法》、《税法》、《税收征管条例》、《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价格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土地法》、《建筑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的宣传;强化对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重点领域的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到2007年末,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领域的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受培训面达到80%以上,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从业人员从业前的卫生体检面达到90%以上;同时加大对各专业执法队伍以业务素质、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为主题的培训,到2007年底,各专业执法队伍的培训面达到100%。

(三)加大技术机构建设力度,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本行业技术机构建设,依托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于提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水平,确保行政执法科学、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建起的渝东南农产品检测中心要尽快发挥作用,要争取在2007年前建成渝东南片区药品检验站,各专业检测(验)机构都要在2007年前至少更新或新添置2-3台(件)先进的检测设备,力争80%的产品(商品)、80%的指标做到就地检验(测)。要加快技术机构改革的力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造就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从而保证整规工作所需。

(四)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诚实守信活动,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从2005年起全区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在食品、药品、烟草、建筑等领域率先建立生产、经营者诚实守信平台,对违法违规者记录在案,予以公开曝光,继续开展“诚实纳税”、“质量信得过单位”等各种诚实守信先进评选活动, 用三至五年时间逐步探索建立起面向全区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生活主要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