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闽政文(2007)26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章

公布日期:2007-02-05

施行日期:2007-0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现就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对外开放,抓住世界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注重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择优扶强、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我省装备制造业,为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的组织协调,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合力营造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相结合。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投入,不断拓展外延、扩大增量;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深化内涵、优化存量,加快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

3.坚持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跟踪国际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发展壮大一批有一定竞争优势和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企业,不断带动基础装备和一般机械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着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企业,不断增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通过壮大电子通信装备、工程机械、汽车、船舶、电工电器等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装备、零部件和农业机械、环保设备等基本装备产业,培育纺织、建材、包装、塑料、制鞋、食品加工等产业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企业、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到2010年,初步形成优势装备、基本装备和产业装备等分工协作、互相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海峡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

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我省装备制造业实际,选择具备较好基础、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装备产品、关键性基础性技术作为主攻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一)发展环保节能的轿车及乘用车、高档大型客车、特色专用汽车。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汽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注重高位嫁接、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提升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和比重。

(二)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中型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大马力拖轮、超大型油船以及豪华客船、中高档游艇等特色船舶和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扶持船舶关键配件业的发展。依托建造出口大型船舶项目,掌握船舶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

(三)发展高效节能、高可靠、智能化、多功能的装载机、挖掘机、叉车、路面机械以及港口机械,促进工程机械产业技术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液压元件和传动部件等关键配套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替代进口。

(四)发展智能型高附加值的开关设备、节能环保的优质电机、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发展特种电缆、特种漆包线等产品,促进电工电器产业技术升级。开展风力发电设备自主制造技术的研制和创新;鼓励开发超高压输变电设备。

(五)发展下一代网络通信及终端设备、高速宽带接入设备、微波射频与移动通讯设备等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开发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器、新一代片状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及嵌入式软件,促进信息产业技术升级。研制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专用关键设备,电子整机装联专用设备,逐步实现自主制造。

(六)发展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中型环保设备,包括300MW以上机组配套的干法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和电除尘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成套设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提高环保设备研发和自主制造水平,推进环保设备成套化。

(七)发展农、林、畜牧、水产业的机械设备,包括水稻和果蔬、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经济作物的种植、采收机械,适合我省地理条件的高效、多用途农用运输作业机械,冷藏保鲜、速冻保存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八)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剑杆和喷气织机、系列化高速精密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经编机。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在线检测、全程监控的印染整理设备、新型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高效棉纺成套设备。发展高效数控石材加工机械、大吨位自动压砖机、连续式高速自动包装设备;发展高性能橡胶硫化机和定型机,精密大注塑量塑料注塑成型机、大型高速塑料挤出机,新型高效制鞋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满足我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的需要。

(九)发展精密高效数控机床、大型高精度长寿命模具、高性能轴承以及泵、阀、风机、压缩机等关键通用零部件和计量仪器仪表产业。研制开发高可靠液压元件及其组成的基础部件、自动化测量控制系统、精密仪器等。掌握先进的铸、锻、焊、热处理、精密加工、涂镀、粉末冶金以及产品数字化开发技术。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项目带动战略的部署,以装备制造业项目实施为载体,不断壮大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一是积极把握发达国家或地区装备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优势产业,编制《装备制造业投资指引目录》,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有针对性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国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我省投资落户。二是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加快闽台产业对接。根据台湾产业转移群聚的特点,建立台湾机电产业专业园区,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在专业园区建设协作配套基础装备项目,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承接台湾装备制造业向我省转移。充分发挥闽台行业协会的沟通优势,着力推进省内重点企业与台湾制造业百强中的装备制造企业的直接对接。三是引导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大对我省装备制造业投入。支持中央属国有企业对我省现有国有控股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改造改组投资的项目,切实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水平。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从不具备优势的传统产业投向装备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四是以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作为内涵深化的主要抓手。“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性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企业合作,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五是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集中地,优化我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促进装备制造业质的提升。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技术资源组建企业技术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在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方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引导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参加国际和国家标准化组织并参与标准的制订工作,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逐步形成技术专利化、技术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以重大装备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重点,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批以重点产品或关键部件为纽带的专业化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组织建立一批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行业技术开发机构)。充分利用“6?18”平台,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为依托,加快装备制造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及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检验检测、信息咨询和技工培训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切实为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运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投资补助、风险损失补贴等多种方式吸引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在省级工商发展资金中设立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包括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建立装备制造业专业园区的前期工作投入;优势拳头产品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补助;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重点支持系统成套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的研发;重大技术装备展示和使用首台(套、批)新型装备等专项补助或奖励。省直有关部门都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对口部门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要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提供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贷款。二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有关商业银行通过创新金融品种,改进和完善对装备制造业的授信授权管理,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及“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在投资、销售、出口等环节的资金需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贴息、补助、担保以及信息发布、政银会商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三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四要整合信用担保资源,扶持发展区域性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争取银行对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五要引导风险投资向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组织推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创新项目,供风险投资机构选择,为培育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五)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省重点建设工程和政府部门要优先购买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省经贸委会同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尽快制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和采购产品推荐目录。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我省研制生产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省重点项目,可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视情况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对生产或开发符合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和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对我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可实行政府首购制度;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可采用政府和企业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社会进行招标,确定研究开发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考核验收和研究开发成果推广机制;尽快研究建立由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装备保险机制,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和用户对首台(套)国产重大装备投保。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队伍建设。根据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调整省内相关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加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特别要培养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实行资金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灵活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投身我省装备制造业。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专业技工和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营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实际情况,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抓手,制定相关政策,组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工作。省经贸委牵头负责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会同省发改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有效运作,合力推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持续提升。有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与境外对口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联络,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我省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二月五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