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粮食局等部门关于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襄政办发(2001)30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1-04-03

施行日期:2001-04-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粮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一年四月三日

关于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市粮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 (2001年2月13日)

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前粮食供给和品质状况,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搞活粮食流通,现就2001年我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随着粮食总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对提高粮食品质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粮食品质不优、产销不对路、流通不畅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民从调优粮食品种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调整带来的好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市优质粮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流通领域每年从外地采购的优质粮达3亿公斤以上。改变优质粮的输入大于输出的状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优质粮食必然以适宜价格抢占国内市场,如果不尽快发展地方优质粮生产,到时我市粮食滞销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襄樊由"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建设成为新千年的商家必争之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优质农业和优质粮食生产,对于实现市委、市政府新时期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2001年全市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2001年全市发展订单农业总的工作目标是: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收购范围扩大的实际,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和经省、市政府批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要积极参与订单农业工程,定单粮油种植的面积达300万亩以上,粮油购销量达150万吨以上。具体要求是:每个粮食购销企业,省、市两级重点龙头企业,省、市批准收购自用粮的加工企业,都要与企业所在地通过定单建立生产基地。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上述企业实现定单化。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要以有利于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品质优化,通过产购销合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的。以市场需求多少确定订单数量的大小,以市场的畅滞决定价格的高低。订单粮油品种的确定,要以市场承认、消费者认可、有经济效益为主要标准,既订优质品种,也订普通品种;既订主粮品种,也订杂粮品种;既订粮食品种,也订油料品种。通过订单,让我市芝麻生产出规模,出精品,形成大产业。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有选择地引进、培育、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对各地自行认定的优质粮油品种,粮食、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每年组织一次评审,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商品品质、市场认可等因素,确定本地当家的优质品种。要坚持一个县市2-3个当家品种,适当搭配1-2个品种;一个乡(镇)选择1个品种,建立大面积优质品种专业基地,为企业的购销加工配套,切忌多、乱、杂。

(四)坚持精品名牌原则。要积极组织实施粮食商品精品名牌战略,引进的品种一定要是市场畅销、前景看好的优质名牌品种。对2001年元月经全市优质稻米鉴定评审会评定的优质稻谷品种,要大力推广种植;要适时培育和发展襄樊的优质粮油种子基地和试种基地,在调整中努力培育发展具有襄樊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粮油品种。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证书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品牌,逐步建立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五)坚持优质优价原则。优质粮油品种的收购价格要高于普通粮油品种收购价格的5%-25%。要调动农民种植优质优价品种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具体收购价格,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布。

(六)坚持信守合同原则。农业部门、粮食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民(或乡镇、村组)签订植保、购销、加工合同,应明确种植的面积、品种、收购(销售、加工)的数量及价格(或确定价格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发展订单农业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速推进"五优"工程。要从选种、脱粒、加工、包装诸环节,优化稻麦内外品质,并将品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1年,全市水稻应以两优培9、湘晚籼9号为主导品种,特别要推广品质好、产量高、比较效益高的两优培9稻谷品种,逐步取代籼优63系列杂交稻;小麦选择并推广产量高、面筋值高、蛋白质高、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当前应着重推广鄂麦14、鄂麦15及48359三个品种,力争稻麦的内在品质有一个大的突破。要指导农民彻底转变传统的碾压脱粒方式,采用机械脱粒,提高稻米整精米率。2001年全市凡是属于订单内的优质稻要求全部实行机械脱粒,以保证稻米质量。政府中小型企业贷款中心应切出一块资金,专门用于优质粮油精、深加工的技术改造。有关商业银行要为优质粮油精、深加工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贷款,实行封闭运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具备条件的乡镇优先立项,重点扶持。要大力发展粮油小包装、精包装。

(二)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积极承担起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社会责任;粮食购销企业要利用市场广阔、购销灵活、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参与。财政、税务、银行、计划等部门,应按照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等8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暂免企业所得税。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所得税中抵免;开发新产品的,允许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管理费,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通过政策扶持,建设一批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高。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建立企业自己相对稳定的基地,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转变为"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公司化的大生产,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加大对发展订单农业工程的投入。各级粮食、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筹集一定的资金,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和企业,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的研究推广、农业技术服务、整理整晒方式、加工工艺和设备、信息收集和发布、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构成订单农业良性发展的环境。

(四)明确部门在发展订单农业中的职责和义务。农业部门要作好优良种子的选择、引进、培育、供应,配合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防止伪劣种子流入市场,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植保技术的推广和田间管理指导;粮食部门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时签订外销合同,按合同订单确定的数量、质量、价格收购粮油,并按"户卖户结、随卖随结、现金结算"的政策向农民结算;农业发展银行要做好粮食收购贷款供应工作,对保护价内的粮食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确保收购付现。对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粮食的收购,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提供贷款;财政部门对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订单农业”项目区的筛选,优先立项扶持,以加强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订单农业”项目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五)切实加强对”订单农业”的领导。各级政府及粮食、农业等部门,都要成立”订单农业”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组成工作专班。粮食购销企业和经批准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要成立”订单农业”工作专班,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确保订单农业工程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