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关于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赣府厅字(2002)159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2-11-15

施行日期:2002-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制订的《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食物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现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特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突出高标准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和培植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打造我省绿色食品名牌,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运用绿色食品的认证制度和国家信誉,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切实做大做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使之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不断提高我省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江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目标是:“十五”期间,力争使主要名特优农产品基本“绿色化”,主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基本“绿色化”。力争到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总数达200个,建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0万亩,产值达8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到2015年,全省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及生产资料产品数达400个,原料基地3000万亩,产值20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基本建成我省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质量安全科技进步体系,形成生产、加工、教育、科研、测试、检验、监督相互配套的新型绿色食品产业格局。

三、发展重点按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和特色化的要求,重点发展5大类绿色食品产业。

(一)粮油类。

1.粮食:水稻是我省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要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水稻基地(监控)面积,延伸绿色食品水稻产业链,使之向“种、养、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争取到2005年AA级绿色食品大米基地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4万吨。A级绿色食品大米基地面积达100万亩,产量达80万吨。

2.油料:“十五”期间,重点发展具有江西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木本茶油生产。要尽快将现有高新技术运用到现有油茶林的“低改”中去,使之尽快朝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在工艺上提倡物理“压榨”的同时,改传统高温“热榨”为低温“冷榨”制油,减少维生素及其它营养元素的破坏、提高油茶的出油率。到2005年,力争使绿色食品油茶林环境监控面积达400万亩,产量达2万吨。进一步扩大“双低”油菜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到2005年,A级绿色食品草本油料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

(二)瓜果蔬菜类。

1.果品(含瓜类):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名优果品(如柚、猕猴桃、早熟梨等)。抓紧制定地方果业名特优产品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产地贮藏库,开发水果生物保鲜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加大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蜜饯、果干、果酒和膨化果品等产品。注重野生水果的资源开发,提高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到2005年,使绿色食品果园基地面积达100万亩(其中瓜类20万亩),产量达400万吨。

2.蔬菜: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建立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要大力提高采后清洗、分级、预冷、保鲜、破碎、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推行净菜上市,为沿海发达地区及国际市场提供丰富、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蔬菜。用现代高科技加速改造传统加工工艺、更新机械设备,全面改进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到2005年力争建成绿色食品蔬菜基地100万亩,产量达200万吨。

3.食用菌、竹笋:要适应生态经济的要求,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及微生物(食用菌)产业齐头并进的三维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生产,重点推广食用菌(香菇、茶薪菇、木耳、猴头菇等)储藏、保鲜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我省竹林面积1114万亩,每年鲜笋产量约20万吨,水煮笋1万吨、笋干产量约2万吨。竹笋是我省农业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在抓好特色乡的毛竹产业化的同时,要以毛竹的中心分布区为重点,按绿色食品的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开发绿色食品方便笋、清水罐头,笋等笋系列产品。到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竹林300万亩,开发绿色食品竹笋10万吨。

(三)畜禽水产类。

1.奶牛产业:在振兴草业的基础上,努力开辟国外精饲料基地和工业用奶粉基地,重点发展液态奶生产,并努力使之基本绿色化,提高我省奶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05年,使绿色食品奶牛基地养殖产奶母牛达20000头,绿色食品乳制品产量达6万吨(其中液态4万吨、固态2万吨)。

2.生猪产业:重点要抓好生猪品种改良和地方优良品种的发展,大力开发、应用绿色食品饲料和绿色饲养技术,实施生猪养殖业的绿色食品化。肉类食品加工业要在发掘地方特色产品的基础上,把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特色产品开发成绿色食品。到2005年,年出栏绿色食品生猪力争达到30万头。

3.家禽:重点发展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品种(如崇仁麻鸡、万载三黄鸡、余干、东乡黑鸡及广丰、兴国及滨湖地区的水禽等)。要尽快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绿色食品家禽基地,实行野外散养与集约化(圈养)并重,进一步扩大散养养殖规模。到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家禽养殖基地10个,使绿色食品家禽年产1000万羽。

4.水产类:重点发展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水产品如鄱阳湖的蟹、虾、银鱼、鳜鱼,中华鳖、彭泽鲫鱼、婺源荷包红鲤鱼和可供出口创汇的鳗鱼养殖等。充分利用江西无污染的淡水资源,抓好规模化养殖,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解决好鲜活水产品的绿色包装、贮运问题,推进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的开发,发展既有营养又食用方便的加工食品、调味制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到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水产养殖基地20万亩,产量达3.5万吨。

(四)饮料及酒类。

1.茶叶:茶叶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省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种植面积为75万亩,产量约15700吨。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传统制茶业的改造,提高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广茶叶生物保鲜技术,延长茶叶的货架寿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做大做强婺源大鄣山茶、遂川狗牯脑茶、浮梁崖玉茶、德雨活茶等AA级品牌。到2005年,茶叶的绿色食品率要力争达到30%以上,绿色食品茶叶基地面积达20万亩,产量达0.8万吨。

2.矿泉水、纯净水:我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不仅地表水充沛而且优质地下水也有着巨大的蕴藏量,特别是那些自溢性的矿泉水亟待转化成现实经济优势。要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企业的作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迅速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矿泉水、纯净水产业。争取在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矿泉水和纯净水加工基地10个,使绿色食品矿泉水和纯净水的年产量达20万吨(其中AA级10万吨)。

3.酒类:推行白酒及果酒的绿色化,延伸粮食与水果的产业链,以品牌经营为中心,发掘我省酒业文化底蕴,发挥特色优势,增强我省酒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切实将蜜桔干酒、猕猴桃干酒、四特酒、临川贡酒、全粮液做成绿色食品名牌,力争到2005年建立绿色食品酒类加工基地5个,绿色食品酒类总产达1.5万吨。

4.其他饮料:蜂蜜、果汁饮料及其他植物饮料市场前景广阔,有条件的县(市)可依据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创出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将特色饮料“百合汁”,“莲子汁”及南酸枣、中华猕猴桃、橙汁、橘汁、葛露及苦丁茶、滕茶、杜仲茶、速溶茶等特种茶系列产品开发成绿色食品,力争建立基地150万亩并使产量达到10万吨。

(五)生产资料类。

1.饲料:要开发绿色畜禽产品,必须大力开发绿色饲料。2005年前要在全省建立绿色畜禽饲料加工基地10个,力争使绿色畜禽饲料产量达到40万吨。

2.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兽药:要加大生物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快现有肥料、农药、兽药生产企业的改组改造步伐,有计划地将大中型肥料、农药、兽药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并使之发展成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不断增加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供应。“十五”期间力争使全省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农药、兽药)的供应量达到20万吨。

3.添加剂:要加大绿色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力度,为绿色食品的贮藏、保鲜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十五”期末,努力使全省的绿色食品添加剂的产量达到4万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产业指导、管理体系。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应对挑战,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一定提高认识,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精心组织,尽快组建相应的“发展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绿色食品产业的主管部门,并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政策环境,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各级政府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研究开发;要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增加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基地建设;加工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的投入。在良种繁育、动植物保护、绿色食品包装、仓储、运输等生产和流通设施,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市场营销、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产品标准、质量检测和环境控制等保障设施方面一定要有明显突破。

二是要用足、用好现行的优惠政策。对重点绿色食品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重点绿色食品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计入管理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其实际发生的研究费用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规定执行;对重点绿色食品企业购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可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政策,具体办法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3号)执行。在增值税方面,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购进的农业产品进项抵扣率按13%抵扣税款。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绿色食品加工设备和先进技术,根据国发[1997]37号文件精神,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从事绿色食品科技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要视同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给予优惠政策。

三是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商业银行要通过资质评估,对绿色食品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确定对绿色食品企业贷款时,要以企业授信等级为主要标准,不受银行对地区授信等级的限制。对信用等级在AA级(含AA级)以上,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具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优良企业尽可能简化手续,及时核发绿色食品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债项目要结合区域开发特点,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作为投入重点。省计委、经委、外经贸、科技、农业、林业、水利、乡企等部门的资金,在不改变投资渠道的前提下,要向绿色食品产业倾斜。鼓励绿色食品骨干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经营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联合重组,组建一批股份有限公司,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创造条件上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做大做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外向度。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建立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就是建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实施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绿色食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经济学规律,科学合理规划、划定绿色食品生产保护区,尽量减少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依法保护和持续有效的利用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水平。各设区市要鼓励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以订单、合同等形式兴办稳定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活绿色食品流通。

要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食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在国道沿线及浙赣复线、京九线及主要的旅游路线,依托大宗的绿色食品产地、集散地和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建设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市场网络。要大力培育市场经营和市场管理主体,积极加盟世界经营连锁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努力培养壮大一批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重点城市建立销售网络;依托农经网建立市场信息网站,构建营销信息网络,以便快速、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动态,制定科学的营销决策。要加强流通队伍特别是绿色食品专业流通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流通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机关干部、企业富余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及农户直接从事绿色食品流通;要加强市场管理,按国际惯例建立起我省绿色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步伐。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宣传力度,并使之与宣传江西省的形象、宣传江西人的新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知识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绿色食品知识水平与技术业务水平。

(六)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和推广绿色食品新技术。

要把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要求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优先列入计划,给予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并使绿色食品享受新产品开发优惠政策。各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要积极加大对绿色食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努力培育出一批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加工技术及储运保鲜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绿色食品有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制定符合我省实际和国际惯例的名特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并使绿色食品的标识制度运用更为规范。

(七)搞好环境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生态意识,真正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制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要加强管理,严禁在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建立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严禁超标准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立法步伐,建立绿色食品生态保护区。制订行之有效的绿色食品地方法规,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健康的发展。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