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陕政发(1996)6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1996-08-28

施行日期:1996-08-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九五’期间,国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联系的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分期分批进行资产重组,吸收、兼并、联合一批中小企业,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争取使一部分企业进入国际大企业行列。各省(区、市)也要抓好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为贯彻落实这一决策,现就我省关于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以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主导产业、名牌产品、骨干企业为重点,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重点抓好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

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目标是:到2000年,省上重点扶持的优势企业,都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争逐步达到“五化”,即产权多元化、经营规模化、产品高档化、管理科学化、行为规范化。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省同行业中位居前列,部分进入全国同行业前5名。

二、基本原则和方法

优势企业主要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以1995年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三项指标为依据。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政企分开的原则、资产经营一体化的原则、企业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要紧紧抓住国家实行投资倾斜、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结合实施“九五”规划,围绕重点培植的能源、电子、机械、化工、医药、食品、建筑等优势产业,彩色显像管、家用电冰箱、民用飞机、精密机床等名牌产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二是与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要按照《公司法》和有关规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对优势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使其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强化资产联结纽带,采取投资入股或交叉持股、兼并、划转国有资产等方式,发展产业集团,并规范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及松散层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母子公司体制,按国际惯例运作。

三是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要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通过适当的增量投入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并逐步吸收一部分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实现生产、科研一体化和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四是与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相结合。要以实现“管理科学”为目标,学习、推广邯郸钢铁总厂“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做到“三个提高一个降低”,即提高产销率,提高资本金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五是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改进政府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协调服务。继续落实《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贯彻《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全面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扶持政策和措施

对确定扶持的优势企业,从我省实际出发,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自主投资立项权。赋予优势企业与地市相同的基建、技改、对外合作项目的立项权和投资权。对于承担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总规模一次审批、单项工程由企业自行办理的办法。与此相适应,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自我约束,搞好民主决策,增强投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尽可能地避免失误。

(二)优先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对优势企业中的一部分集团型企业,经批准,可将其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权授给核心企业经营和管理,建立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的资产纽带。同时,优先批准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实行股份制,并向国家申报股票上市交易。

(三)坚持增补生产经营资金。全面实施财会“两则”、“两制”,鼓励企业加速折旧。企业在提取盈余公积金之前,可将税后利润15%的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成立财务结算中心,申办财务公司,增强企业运营资金的能力。

(四)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按照“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一是通过外引内联,对老企业进行“嫁接”,面向国内外转让产权,收回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二是创造条件有重点地试办债务托管公司,将企业所欠银行债务转给托管公司,再由托管公司对企业进行投资;三是允许企业出售闲置的固定资产,专门用于偿还债务;四是对历年形成的潜亏,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专项资产损失,由于政府性因素和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按有关规定,经批准分别按冲减企业公积金、资本金和冲销银行呆帐准备金等办法处理。

(五)鼓励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困难企业。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鼓励和支持18个试点城市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后有关银行贷款及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银发〔1995〕130号)的规定执行。被兼并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性亏损挂帐,超过弥补期限的,经批准可视同被兼并当年的亏损数额,允许在5年内用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弥补。

(六)增加技术进步投入。各级财政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与同级可用财力保持同步增长,并向优势企业倾斜。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增强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调动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中心,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共同组建从事科技开发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按国家规定给予有关税收减免。

(七)创造条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对地处城镇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在已实现内部分离的基础上,逐步由当地城镇有关政府部门接收,具有经营能力的面向社会,转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对富余人员可采取“带资分流、转岗分流、开发分流、清退分流”等方式进行,允许每年将不超过职工总人数3%的富余人员分流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职工在待业期间,由社会保险部门发给失业救济金,保障其基本生活。

(八)试行主办银行制度。对优势企业由人民银行省分行会同有关商业银行省分行确定主办行,并按年度签定银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给予贷款、贴现、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承诺,对到期贷款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予以展期,并不加罚利息。企业要在贷款归还、减少产成品资金、应付帐款等方面,严格按照银行的规定办理。

(九)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优势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未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均不得进入企业检查。坚持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者,要严格考核,明确奖罚。凡依靠自身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成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经评定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凡不能在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上狠下功夫,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效益严重下滑的企业经营者,经审查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直至撤职处分。

四、组织领导和实施

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工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务求取得成效。

(一)统一思想认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是贯彻落实中央“搞好大的,放活小的”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各级各部门都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切实把这项战略任务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抓好。要跳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圈子,树立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措施,积极推进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实行动态管理。明确条件,严格把关,做好优势企业的推荐、认定工作。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指标考核体系,由经济综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对已列入优势企业名单、但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对未列入优势企业名单,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已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及时予以增补。

(三)建立协调制度。对优势企业实行跟踪,并纳入全省的经济运行调控网络,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计算机联网。通过企业定期上报的数据、资料,了解、掌握各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优势企业座谈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其发展的措施意见。

(四)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门机构,明确责任权利。全省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团的工作,由省经贸委会同计划、财政、体改等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各地市、省级各企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正确处理好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地市之间的关系,抓好政策落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有关企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奋力开拓,确保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效,为加速实现我省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首批优势企业名单

陕西省首批优势企业名单(共50户)

1、长岭黄河集团公司

2、彩虹彩色显像管厂

3、咸阳偏转集团公司

4、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陕西康佳电子公司)

5、陕西宝光电工总厂

6、陕西金山电气总厂

7、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8、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9、西安仪表厂

10、黄工集团黄河工程机械厂

11、陕西压延设备厂

12、汉川机床厂

13、陕西汽车制造厂

14、陕西建设机械厂

15、西安电机总厂

16、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

17、西北二棉有限责任公司

18、陕西第一毛纺厂

19、陕西略阳钢铁厂

20、陕西龙门钢铁厂

21、汉江钢铁厂

22、宝鸡啤酒厂

23、陕西西凤酒厂

24、宝鸡卷烟厂

25、宝鸡北方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陕西省印刷厂

27、陕西三原宴友思集团公司

28、陕西省西安制药厂

29、陕西咸阳505集团公司

30、兴平化肥厂

31、陕西化肥厂

32、渭河化肥厂

33、延长油矿管理局

34、延炼实业集团公司

35、西安化工厂

36、耀县水泥厂

37、陕西太白金矿

38、西安飞机工业公司

39、庆安集团公司

40、西安秦川机械厂

41、西安核仪器厂

42、陕西开关厂

43、金堆城钼业公司

44、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45、铜川三鑫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46、西北电力集团公司

47、神华集团公司

48、韩城矿务局

49、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