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诈骗的后果
更新时间:2021-07-04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相信很多人对诈骗这个词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就被诈骗过,这个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但不论如何,被诈骗之后一定要及时报警,要让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行,那么一个人诈骗的后果?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内容。
一、
一个人诈骗的后果
一旦诈骗罪成立,面临的后果就是视诈骗的金额多少,法院进行庭审判决。

二、
诈骗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熟人
借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
2、中介
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
3、特殊身份
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
4、帮助
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从近几年来看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都比较原始,大家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小利
以小利益取信,进行诈骗为实 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以曾许诺的利益予以兑现,让你感到此人所做的事可信,待取得你的信任后,就狠狠地敲你一把,让你在绝对信任和不知不觉中蒙受重大的损失,此类诈骗计划周密、发现不易,危害性较大。
三、
防诈骗的策略有哪些
1、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不感情用事
3、忌贪便宜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一个人诈骗的后果的相关内容。诈骗稍微不慎就有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个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诈骗的金额还有可能会被收回的,这样一来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白白做了几年牢,很不值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帮人贷款如何去告他诈骗
可以告他诈骗,需收集证据。
1. 收集证据:包括与贷款相关的书面协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对方存在诈骗行为。
2. 向公安机关报案:携带所收集的证据,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由警方依法立案调查。
3. 民事诉讼:如证据充分,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不同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选择单独或并行采取上述操作。
怎么告一个人诈骗
1. 当事人想告别人诈骗,应当去公安机关报案,因为诈骗案是公诉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管辖。
2. 如果此人确实构成诈骗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帮人贷款如何去告他诈骗,法律怎样规定
诈骗贷款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上述机构报案或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上述机构报案或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都应接受。如不属于自己管辖,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相关人员;若需采取紧急措施且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上述机构自首的,适用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