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诉讼当事人间相互委托

更新时间:2012-12-18 17: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共同诉讼中,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之间是否可以授权委托这个问题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如甲乙丙为共同诉讼原告,丁为被告,现丙因其他事情需离开诉讼管辖所在地,请问丁能否特别授权甲代为诉讼?乙虽不离开诉讼管辖所在地,但为减少诉讼成本,也想特别授权委托于甲,请

  在共同诉讼中,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之间是否可以授权委托这个问题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如甲乙丙为共同诉讼原告,丁为被告,现丙因其他事情需离开诉讼管辖所在地,请问丁能否特别授权甲代为诉讼?乙虽不离开诉讼管辖所在地,但为减少诉讼成本,也想特别授权委托于甲,请问法律是否许可?

  一种观点认为共同诉讼当事人之间不能相互委托。因为所谓委托代理人是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既然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那代表的就是被代理人的利益,而作为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不可能身兼多职,一方为委托代理人一方又为原告或被告进行诉讼,这样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同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包括: 1.律师。 2.当事人的近亲属。 3.当事人所在单位或社会团体推荐的人。4.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其中并没有规定当事人之间可以互相委托,且在第四款中规定了可能损害当事人利益的人不宜作为委托代理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共同诉讼中,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之间可以相互委托。普通共同诉讼当事人之间则不可以相互委托。因为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须合一审理并合一判决的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共同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可见,对诉讼标的有没有共同的权利义务,是共同诉讼当事人间能否相互委托的依据。如果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则可以相互委托,如果没有,则只能代表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进行诉讼。在必要共同诉讼中主要特征是就是标的的同一性。假设在共同诉讼中原告之间的标的是同一的那他们的诉讼目的也就一样的,一方原告为另一原告代理并不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并且为的是共同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应当允许当事人之间相互委托。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在有同一目的或利益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委托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799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欠社会保障,员工可自行停止保险
如果单纯的社会保险纠纷,劳动仲裁委不受理,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
车祸致人死亡!判刑后死者方不服原判能否上诉?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的上级法院提交上诉状进行上诉。《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
宿舍高血压脑出血公司员工是否需要赔偿?
你好,可以申请职业病鉴定,根据结果判断
帮别人代购950点货物,他只付了80,剩下的没还,把我拉黑了,怎么办
你好,客户在拉黑您的情况,您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
郑州经开区领离婚证需要什么材料
双方离婚登记时办理离婚手续需要的材料有: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除此之外,还要提交夫妻双方签订书面离婚协议,由夫妻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
廊坊可以补交社保吗
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则属于典型的社保争议纠纷,人民法院
运城改造房屋该怎么给赔偿
赔偿包括恢复原状以及赔偿损失。对于被损害房屋而言一般是根据当地房屋评估价格和房屋装饰商定价格来确定的。比如,搬迁费十二元每平方米,按两次计算;临时安置费(过渡费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