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承兑汇票怎么办理

更新时间:2020-03-11 05:41: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期限是怎么规定的?多长时间啊?
    你好,根据《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期限被延长到1年。目前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的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的延长,有利于1年的资金价格发现,形成更贴近实际的资金价格曲线,并且短期贷款票据化的趋势可能会更为明显。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期限的延长,也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据统计,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单笔签发金额在90万元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更多是被中小企业所使用。由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提高,加之付款期限由6个月延长到1年,对于企业来说将有非常大的吸引,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短期融资需要。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票据融资作为资金拆借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手段,已被广泛运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期限延长将直接导致融资期限的延长,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和管理需要。
  • 追索电子承兑汇票
    建议详询律师进行撰写 做详尽的法律分析
  •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期限是多长?
    电子承兑的流转是建立在企业网银上的,所以首先得开通企业网银,然后企业网银中有单独的功能叫电子票据,这个功能是单独开通的,开通后就可以接收电子承兑了. 到期后的十天内,在网银中点发起付款申请,或者叫提示付款,或者叫其他的名称.出票银行收到信息后,付款至你公司账户.有选项:背书,贴现,其中有一个就是叫对方付款. 到期的银行电子承兑还能转让吗?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在商业汇票上签章承诺付款的远期汇票,是由银行承担付款责任的短期债务凭证,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银行承兑汇票多产生于国际贸易,一般由进口商国内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预先授权. 银行承兑的作用在于为汇票成为流通性票据提供信用保证.汇票是列明付款人和收款人的双名票据,经银行作为第三者承兑后则成为三名票据.承兑银行成为主债务人,而付款人则成为第二债务人.实际上,银行承兑汇票相当于对银行开列的远期支票.持票人可以在汇票到期时提示付款,也可以在未到期时向银行尤其是承兑银行要求贴现取得现款.银行贴进票据后,可以申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向其它银行转贴现,更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卖给证券交易商,再由其转卖给其它各类投资者.银行承兑汇票的最重要投资者是外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期限为6个月或以下. 我了解的就是这么多,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电子承兑票的接收时间是多久
电子承兑票的接收时间是多久
汇票提示承兑的期限 11307
上班摔倒怎样赔偿
上班摔倒怎样赔偿
工伤索赔 1570
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的区别是什么
银行汇票本票区别处理:1.异地结算选汇票,同地则考虑本票,依据《票据法》规定选择。2.付款行不同,汇票需确认异地他行,本票直接找开票行。3.开票原因需明确,汇票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银行本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与期票的区别是什么
处理银行本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与期票时,常见方式有了解各自特点、按需选择使用。选择时需考虑交易性质、对方要求及自身财务安排,确保票据使用符合法律法规,保障交易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支票填写要求以及人民币大写写法是怎样的
在实际操作中,处理支票填写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重写支票时,必须全面检查并确保所有信息的精确性,大写金额亦需按照规范书写。与银行沟通时,应携带问题支票及相关证明,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的区别有哪些
要准确区分银行汇票与本票,你可以采取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人士的方式。推荐的做法是,首先深入研读《票据法》,从中获取关于汇票与本票的确切定义及使用规则。此外
全部0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电子汇票过期了还能背书转让吗?
处理电子汇票过期问题,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及时联系出票人或承兑人沟通能否延期;二是了解背书转让的具体规定。(简要说明两种处理方式)选择哪种方式,需依据汇票的具体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债券纠纷属于票据纠纷吗
债券纠纷应通过专门法律途径解决,常见方式有协商、诉讼等。 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纠纷性质、双方关系、证据情况等因素。若双方关系良好且争议不大,可优先考虑协商;若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