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如何缴税

更新时间:2023-12-27 18:15
劳务报酬如何缴税
黄辉
湖北顺鹏律师事务所
黄辉
律师解答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款时,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余额便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个人接劳务报酬需要缴纳什么税
你好,具体询问税务部门
劳务报酬要怎么纳税
劳务报酬所得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时,如果一次劳务的收入不超过四千元,则减除八百元的费用,四千元以上的,减除收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退税兰工资薪酬,劳务报酬怎么填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不同,应当按照报酬的性质来计算个人所得税,劳务合同一般所得收入属于劳务报酬,应当按劳务报酬所得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怎么纳税
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来计算的;该个人所得税是个人的劳务报酬收入额乘以上述税率。而劳务报酬的收入额是劳务报酬所得减除百
税改劳务报酬
你好 具体可以咨询税务部门
劳务报酬问题
你好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提供劳务,拖欠劳务报酬
你好,那你可以来南宁起诉,如不方便可委托律师处理。 具体可电话咨询或面谈。
劳务报酬税收
4000以下扣除800后按20%交税,4000以上扣除20%后按20%纳税
我和他吵了一架,说让我走。这是解雇吗?他让我明天结账
一方要解除劳动合同,除了协商外,要尽到通知义务,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请问实习6个月可以提前3个月走吗
若实习协议允许提前结束实习,需提前与雇主沟通,说明原因,并按照协议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若协议未明确规定,可参考劳动法规定,与雇主协商达成一致。在特殊情况下,如因紧
我们公司现在在其他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在原公司工作。
你好,建议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补签订合同,如果不签可以去投诉。
我是第二次入职工厂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因此,如果员工第二次入职工厂,工厂不应再与员工约定试用期。这意味着员工在二次入职时,不应受
在餐饮店没合同试用期三天今天第四天不想干了
试用期三天没有合同,第四天不想干了,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需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建议劳动者在决定离职前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表达离职意愿并尽量协
就是在一个饭店干了一天活
如果饭店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你除了可以要求支付应得的工资外,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金额通常根据你在该饭店工
主讲律师
黄辉
黄辉
湖北-武汉
擅长:刑事案件、婚姻家庭、劳动纠纷
2161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