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孕期女工吗

更新时间:2021-10-25 11:58
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孕期女工吗
李翔
上海明庭律师事务所
李翔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一般是不可以辞退孕期的女工的。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但是职工具有重大过错的,单位仍然是可以采取过错性辞退的方式来与其解约的。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可以辞退怀孕女员工吗
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私营企业主要必须具有公民资格;劳动者一方必须具备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权利能力。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能劝退怀孕职工吗?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除了提供培训或者双方约定竞业限制外,用人单位不能和劳动者约定支付违约金。因此,这样的约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 另外,辞职是劳动者
公司可以辞退孕期员工吗?
不可以,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怀孕期间单位可以辞退吗?
怀孕期间合同到期了公司不能解雇员工。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员工,劳动合同到期顺延至情形消失: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公司可以辞退怀孕女职工吗?
您好,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三期内不能解除劳动合同,是指
怀孕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你好,怀孕期间不能辞退员工
职工怀孕期间可以辞退吗
可以辞退,但不能已在哺乳期为理由辞退。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
公司倒闭了,他不给我补偿金
除了申请劳动仲裁,员工还可以选择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处理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情况。此外
对于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赔偿金诉讼时效多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仲裁时效1年。处理方式包括:1. 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及未签合同事实;2. 在时效期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 如对仲裁结果不满,可依
开除赔付补偿金的事?
如果公司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首先,与公司协商,要求支付应得的经济补偿;其次,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介入调查;最后,如协商和投诉无果,
员工合同期内离职交违约金吗
合同期内离职一般不需交违约金。具体分为:1. 正常离职,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即可;2. 如签订竞业协议或服务期协议,违反则需支付违约金;3. 双方协商一致,可即时
教学实习期间被记大过怎么办?
常见处理方式:面对教学实习期间被记大过,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申请复核,了解处分原因并为自己辩护;2)向学校申诉委员会或上级教育部门申诉;3)若涉及法律争议,
重度抑郁可以当天离职吗
重度抑郁员工离职,一般需提前通知。但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如用人单位违约,员工可随时离职。选择离职方式时,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
公司通知面试通过,后续被告知由于公司原因无法录用,是否可以申请赔偿
可以申请赔偿。操作如下:1.收集证据,如面试通过通知、拒绝录用通知等;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提交相关证据材料;3.如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期限
主讲律师
李翔
李翔
全国
擅长:损害赔偿、合同纠纷、劳动纠纷
375
已帮助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