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房贷在另一方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4-01-22 10:42
离婚房贷在另一方怎么处理
李颖
湖北文赤壁律师事务所
李颖
律师解答
离婚房贷在另一方的,一方个人债务由个人偿还。
即婚前一方贷款买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为一方所有,那么尚未还清的房贷为个人债务,法院会根据房产的具体情况,判定由个人承担还贷义务。那么,也即为房子所有人离婚后要承担还贷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夫妻双方房贷离婚了怎么处理
离婚房贷进行处理的方式:一般先由夫妻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则由法院进行判决。夫妻双方共同贷款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所以尚未还清的贷款也属于夫妻双方共同的
离婚房子归一方贷款如何处理
如果夫妻离婚,房子归一方的,贷款的债务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一般是由获得房子的一方承担;如果当事人之间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法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离婚有房贷的怎么处理
离婚时有房贷,应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
离婚房贷怎么处理
离婚房贷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如果房产是夫妻共同贷款构买的,房产和债务都是归夫妻共同所有。如果是一方婚前支付首付,结婚后共同还贷的,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
离婚房贷问题,离婚协议没写房贷归谁还。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房贷 离婚,还的房贷离婚要平分吗
具体是什么情况?可以和我联系详细咨询
夫妻离婚房贷,夫妻以离婚,房贷可以缓还吗?
如果房屋归你老公,那么你无需返还对方的贷款。 离婚后房子归谁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一方婚前已经付清全部房款,并取得房产证,属于婚前财产,归房产证上的个人。夫
离婚后 房贷,离婚后一方故意不还房贷
离婚时的协议中有没有明确约定?
父母赠与子女的房产怎么过户收费
父母赠与子女房产过户,需按流程操作。首先,双方签订赠与合同并公证;其次,携带相关证件到房产部门申请过户;最后,缴纳相关税费后领取新房产证。注意确保合同合法、证件
我和前夫离婚,我们共同买的房子归我,他现在找我借购房合同,房子主贷人是他我能随便借给他吗?
可以借,但需采取保障措施。1. 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借款用途、归还时间等。2. 保留购房合同复印件或扫描件,以便随时核查。3. 若前夫不按时归还或用于非法目的,及
房证是父母的姓下居住5年多了离婚后可以分的房子的钱吗
不能分割,房产归出资父母子女所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规定,一方父母全款出资购买的房子,视为对该子女的赠与,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在离婚时,该房产不
妻子的父母支付了房屋费用,财产转让登记在妻子名下。是否有权分居?
分居后的财产还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为分居也是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以只要没有特殊约定的,其财产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可以通过协议方
就是我爸妈结婚很多年了,然后买了房子,然后房产证上标注了为男方单独所有如果后续离婚方房产怎么分割?
离婚房产分割需分情况处理。如房产为男方个人财产,则归男方所有;如为共同财产,可协商分割或诉诸法院。协商分割需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法院诉讼则需提供证据,由
夫妻双方共有房,双方给能提取公积金
可以提出公积金,需要双方缴纳
房证是女方婚前的离婚了男方有一半所有权还是给男方钱
离婚处理房产,常见方式有协议分割或诉讼分割。若双方能就房产分割达成一致,可选择协议分割,快速高效;若无法达成一致,则需通过诉讼分割,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
主讲律师
李颖
李颖
湖北-黄冈
擅长: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债权债务
71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