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配偶不育能否要求变更抚养权

更新时间:2013-01-30 18: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导读:《婚姻法》规定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但男方以再婚妻子不育为由,要求变更与前妻所生女儿的抚养权,这样的请求合理吗?法院...

  导读:《婚姻法》规定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但男方以再婚妻子不育为由,要求变更与前妻所生女儿的抚养权,这样的请求合理吗?法院会怎么判?

  男子史某与前妻段某经过一段交往后结婚,2007年段某生下一个女孩。去年,二人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孩子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给付抚养费500元。后来,史某和段某均再婚,而女儿一直跟着母亲。但今年3月的一天,史某未经段某和幼儿园允许,将孩子接走,此后孩子一直跟他生活。日前,史某将段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抚养关系。

  他表示,段某再婚后一直无固定住所,生活环境较差,收入偏低,而且已经怀孕六七个月,孩子长期随段某的父母生活。现在孩子需接受教育,长期由老人照顾对孩子成长不利。史某表示,他的物质条件优越,孩子可以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另外,他现任的妻子患有不孕症,而孩子与继母相处得很融洽。所以请求法院判决由他抚养女儿,并判令段某每月给付抚养费1000元。

  而,段某在庭审中反驳道,孩子年龄小并且是女孩,出生后一直由她父母照顾,但孩子与她及外祖母相处融洽,所以说她更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如变更由原告 抚养孩子,孩子还需适应新环境,对成长不利。段某表示,她的经济能力及精力充足,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家庭环境,能够照顾孩子。而原告的工作比较繁忙,并且 离婚后也没有给付孩子抚养费。另外,原告曾因交通肇事逃逸被判刑。原告在未经被告及幼儿园允许的情况下强行接走孩子,导致孩子受到惊吓,且至今不将孩子送 回。再有,原告称再婚妻子不能生育,但其再婚仅两个月,不能判断生育问题。且原告具有生育能力,不能以此变更抚养关系,故不同意原告诉请。

  史某以再婚妻子不能生育作为要求变更抚养权的理由合理吗?法院会同意他的诉请吗?

  红桥区法院审理此案时称夫妻离婚后,孩子由谁抚育,应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在这个前提下,无妻离婚时可以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由人民法院判决。按照婚姻法规定可以变更抚养权的法定理由具体有下列情形: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最终红桥区法院驳回了史某的诉讼请求。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变更抚养权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变更抚养权协议书

  变更抚养权协议书

  最新再婚二胎生育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756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男方再婚,是不是可以要求变更抚养权
您好:您咨询的法律问题答复如下:可以要求。
离婚后一方再婚并有小孩能否变更抚养权
起诉到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
变更抚养权再婚可以生育吗
您好,咨询计生部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关于再婚变更抚养权问题
变更抚养权可以通过起诉方式请求法院裁决,但你应有变更的理由。
离婚后,父母没有抚养未成年的孩子,现在已成年,能起诉父母吗?
父母不抚养孩子未成年子女可以起诉。不抚养孩子,不论是父母双方还是一方,只要存在不抚养的行为,另一方可以孩子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给付抚养费,具体抚养费的确定要根据当
单亲妈妈给孩子出生证明一定要和妈妈姓吗?
法律分析:单亲妈妈上户口孩子姓可以跟妈姓,如果跟父亲姓也可以。单亲妈妈的孩子如果要跟父亲姓就需要提供父亲身份证件办理出生证,如果不提供父亲身份证件,只能选择跟母
孩子上学问题
法律分析:主要取决于孩子的户口所在地,一般都是根据孩子户口进行划片分配的,所以,孩子户口在哪里就在哪里上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