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教育局泰安市实施

发布部门:泰安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泰政发[2005]41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06-27

施行日期:2005-06-27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教育局提出的《泰安市〈实施2005-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泰安市《实施2005-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但目前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和省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制定本计划。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强三教统筹,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形成健康协调、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办学体制、人事制度和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经济强市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要立足提高全民素质,坚持巩固成果与提高水平相结合,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分类推进,全面提高。

(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泰山区要于2005年通过全省教育示范县验收;新泰市、肥城市于2005年实现"双高普九",积极争创全省教育示范县;岱岳区、宁阳县、泰安高新区于2006年、东平县于2007年实现"双高普九"。到2007年,全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保持在99%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85%以上,全市有85%以上的乡镇建成教育强乡镇。九年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入学接受同等水平的义务教育。

(二)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1、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各级要继续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2、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统一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教师工资县(市、区)长负责制,2005年,各县市区要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并制定规划,逐步实现县域内统一标准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3、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各级要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公共财政体系保障的重点,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财政投入,制定落实减免有关配套费用的政策,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鼓励通过城乡结合对口支援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危房改造,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采取捐赠等形式参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鼓励村民自愿提供劳务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和修缮。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步伐,到2007年,全市90%的小学达到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90%的初中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80%的高中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4、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要明确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以及县、乡分担比例,并切实将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到位。在确保达到省定最低拨款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必须全部用作公用经费。

5、建立农村定点小学建设管理保障机制。结合农村定点小学建设管理的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促进会,充分发挥驻地联办村的作用,促进农村定点小学改善条件,加快发展。

(三)建立完善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继续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免费发放教科书的专项资金,逐步扩大教科书的免费发放范围。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贫困生救助。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所需经费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到2007年,争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倡导城镇居民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一帮一"爱心助学活动,继续倡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形式的助学活动。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设学标准,配置必需的实验室、图书室(馆)、阅览室,加强学校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技能性专用教室和体育、卫生设施建设。到2007年,农村中小学实验设施、仪器器材、图书资料和体育、卫生设施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配备标准,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五)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

1、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005-2006年,全市要有2-3所高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其中1所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到2007年,每个县市区要有1-2所、全市有6-8所高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其中2-3所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2、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到2007年,每个乡镇都要建有政府举办的、符合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争取有30%的幼儿园建成县级以上规范化幼儿园,其中15%建成市级规范化幼儿园,3%建成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发挥省、市级十佳幼儿园、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和市级规范化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3、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坚持以随班就读和附设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入学率,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

二、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标准化工程",切实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建设经济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一)建立完善市、县统筹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在职业教育规划布局、政策、经费、办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统筹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快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在高中阶段的招生比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完善政府、学习者、企事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国内外地区和民间资本及银行贷款投资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投资举办职业教育。

(二)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植一批名牌学校、名牌专业。

加快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水平,努力形成以工科、农科为主、兼顾财经和服务类的专业体系,发挥其在我市职业教育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2005年,岱岳区、东平县要分别建成1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6年,新泰市、肥城市要分别新建成1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宁阳县要建成1处省级骨干示范职业学校;2007年,泰山区要建成1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全省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处省级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6所省级骨干示范职业学校,3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加强农村成教中心校建设,到2007年,争取有50 %的乡镇成教中心校建成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教中心校。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在积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职业学校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培训;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到2007年,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要达到85%。

(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调节为机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市场、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行"双元制",进行"学分制"试点,实行"订单"培养。从2005年起,各县市区至少要确定1所学校作为推行"双元制"、"学分制"试点学校,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岱岳区、肥城市要为全市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提供经验。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办学。

2、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加强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的紧密衔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在所有可以进行鉴定的专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至少要保证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训时间,中等职业教育至少要保证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就业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五)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的认证及积累制度。加大农、经、科、教结合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把乡镇成教中心校建成农村科技推广中心、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加强从业人员、转岗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终身学习公共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

三、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

(一)加快推进学校"六制改革"。

1、推进校长选聘制和校长负责制。严格掌握校长的任职条件,学校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高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鼓励优秀校长到基础薄弱学校任职。

2、推进教职工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加强学校编制管理,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实行按需设岗、资格准入、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多劳多得,绩优酬高的原则,积极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先树优和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师德述职制度。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二)大力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名师带动工程",认真做好泰山名师、泰山名校长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到2007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强化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和校本培训的作用,完善市、县、乡、校四级培训网络,构建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相结合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制度,到2007年,将各类学校校长全部培训一遍。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研修和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抓好市级优秀教师的高级研修和骨干教师的市级培训。2005-2007年,各县市区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校管理人员。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发[2001]15号)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教基[2004]7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2005年完成第一阶段学校文化建设规划,2007年完成第二阶段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文明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逐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中小学教材审查和选用监管制度,努力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建立市级新课程组织实施的评估、监测、反馈机制,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内容。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三)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继续实行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基础、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以就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力;积极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考试办法。加强卫生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

(五)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依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测试和推广工作,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为全市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基本规范化奠定基础。

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2005年,依托山东省教育网高速主干网及山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支撑平台,建成以市教育网管中心为核心,县市区教育网管中心互通互连,覆盖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大型城域网;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配合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搞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2007年,县市区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初步形成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在线管理、远程学习。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校园网建设工程。2005年所有初中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2007年所有定点小学建成网络教室或校园网,并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发优秀软件,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教育教学服务。

六、改革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

(一)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

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以更多的财力发展教育,确保依法实现"三个增长",不断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适当收取少量杂费;非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

(二)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合理确定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和受教育者分担办学成本的比例,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增加教育经费;落实企业及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探索用人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的新路子;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

(三)依法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加强农村中小学经费监管,积极探索建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财政部门监督的符合各地实际的经费管理机制。严禁统筹、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坚持收费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一费制"收费政策,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收费。加强财务分析,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和审批项目的监管力度,对市以上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设备采购、基建维修等重大投资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七、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教育督导

(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和决策的程序,建立健全听证、公示、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

(二)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依法制定并积极实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保障学校按照章程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校董会、社区、学生、家长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建立面向社会的监督举报制度。

(三)完善安全预警机制,保证学校财产和学生安全。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山东省中小学安全工作暂行规定》,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普及安全常识为重点,加强各类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和家长、学生的保险意识。认真搞好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创建文明平安卫生校园。制定落实《泰安市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坚决预防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产安全。

(四)积极探索多形式办学模式,促进民办教育依法规范发展。

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审批和监督管理,建立防范风险机制。引导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特色。推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发展,推进教育国际化。

(五)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督导条例》、《泰安市教育督导规定》,积极做好督政督学工作。

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继续实行教育年度目标责任制、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考核制度,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政绩考核、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实行中小学发展目标管理,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为目标的中小学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各级教育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规范中小学收费。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向社会承诺制度,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社会形象。

泰安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