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佛山市实施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规定

发布部门:佛山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佛山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0-11-24

施行日期:2001-01-0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保证行政处罚正确、公正地实施,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实施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工作实行分级备案审查制度。

第三条 报送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必须及时、合乎法定要求。

第四条 对重大行政处罚进行监督,必须及时、合法、适当,并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

第五条 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报送佛山市人民政府备案。

依照国务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将本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报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应同时报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各市、区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属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报送佛山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 各市、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报送各市、区人民政府备案。

依照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各市、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将本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报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应同时报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镇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属重大行政处罚的,应当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各市、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属重大行政处罚的,应当报送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报送直接管理该组织的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依法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由委托行政机关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政处罚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重大行政处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共同作出的,由它们联合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和各自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第十二条 依照本章规定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备案的具体工作,并在所属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对重大行政处罚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三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必须指定固定的工作人员从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工作。从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认真完成备案工作。

第三章 备案范围

第十四条 依照本规定第二章的规定报送佛山市人民政府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是指:

(一)各市、区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

1.责令停产停业;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3.行政拘留;

4.对公民处以剥夺财产1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剥夺财产10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

5.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重大行政处罚。

国家和省对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范围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第二章报送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各市、区人民政府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的范围,由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各市、区人民政府确定;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必须列入备案范围:

(一)镇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

(二)各市、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

(三)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

(四)行政拘留;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重大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佛山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调整。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备案事项除外第四章 报送备案

第十七条 报送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的单位必须指定固定的工作人员从事报送备案工作。从事报送备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认真完成报送备案工作。

第十八条 重大行政处罚应当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报送备案。

第十九条 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报送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

(三)对案情、处理经过、当事人是否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情况的具体说明;

(四)违法事实的证据目录及主要证据材料复印件;

(五)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材料;

(六)关于行政处罚的执行情况的材料;

(七)作出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

(八)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认为应当报送的其他材料。经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同意,报送单位可以不报送作出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报送备案的单位应当将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

第二十一条 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应当建立行政处罚登记、统计和报表制度,按季度将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报送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和全年行政处罚案件查处情况的总结报送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

第五章 备案审查

第二十二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就下列方面进行审查:

(一)作出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否具备法定资格;

(二)行政处罚是否符合法定权限;

(三)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五)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六)给予的处罚是否适当;

(七)是否属于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的情形;

(八)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三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有权调阅行政处罚的卷宗和材料,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等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等应当予以配合,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应当于收到备案报告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

同一法制工作机构对同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既受理备案,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备案审查终止。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即为备案审查的结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重大行政处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自人民法院受理起诉之日起,备案审查的期间中止。自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生效之日起,备案审查的期间继续计算。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建议报送备案的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再审。

第六章 审查后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材料审查后,根据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作出行政处罚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作出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定权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的,予以登记存档。

(二)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建议报送备案的单位在建议文书送达之日起7日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或者由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报送备案的单位撤销或者变更原行政处罚决定,或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1.具有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的;

2.作出处罚的主体不具备法定资格的;

3.事实不清的;

4.主要证据不足的;

5.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6.违反法定程序的;

7.超越职权的;

8.滥用职权的;

9.行政处罚不适当的。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所称的“行政处罚不适当”是指,行政处罚虽然是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的,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符合制定法律、法规、规章的目的;

(二)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情节与当事人受到的行政处罚相比,畸轻或者畸重;

(三)在同一案件中,不同的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明显悬殊,或者在同一时期依据同一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条文办理的不同的案件中,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明显悬殊;

(四)作出的行政处罚不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常规或情理。

第二十七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在重大行政处罚的备案审查中,认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国家机关制定的其他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向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们的国家机关提出建议:

(一)超越权限的;

(二)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

(三)下级国家机关的规定违反上级国家机关的规定的;

(四)不适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

(七)同级国家机关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第二十七条所称的“不适当”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机关制定的其他文件虽然不与上位法或者上级国家机关的规定相抵触,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不符合客观规律;

(二)不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常规或情理;

(三)规定由某一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更为合理,却规定由另一主体享有该权利或承担该义务;

(四)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相适应,如,规定的某一主体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相比畸重;赋予某一主体过多的权利,却不要求其承担义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相比明显悬殊;奖励措施与应当受到奖励的行为相比明显悬殊等;

(五)某一规定是否失效难以识别;

(六)某一规定无法执行。

本条所称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等。

第二十九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在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中,发现对罚款、没收财物的处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应当建议报送备案的单位改正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条 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在重大行政处罚的备案审查中,发现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依照《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暂扣或建议其所在单位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或者建议省人民政府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

(二)滥用职权,越权执法,徇私舞弊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将行政执法证件交给其他人使用的。

对被暂扣或被注销行政执法证件者,其所在单位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不按本规定报送备案的,由法制工作机构通知报送单位限期报送;情节严重的,由法制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责令纠正,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 对受理备案的法制工作机构依照本规定第六章作出的建议,报送备案的单位应当执行。违者,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责令报送备案的单位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撤销或者变更原行政处罚决定、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施前款规定时,可以发出《行政执法督察决定书》。有关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督察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照《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提起复查和复核。

第三十三条 报送备案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受理备案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前款所称“工作人员”包括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负责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其他人员。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本规定关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规定适用于依照规章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内”,均包括本数。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解释。

佛山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

第三十七条 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各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佛山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