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弘扬“三苦”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的决定

发布部门:中共安康市委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7-20

施行日期:2006-07-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加快安康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现就进一步弘扬“三苦”精神、改进干部作风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市加快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现在,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实现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全市干部队伍的作风总体是好的,抓落实、促发展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和骄奢摆阔的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各项决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影响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作风决定成败,落实事关发展。好的作风带来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进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重要性,大力弘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作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安康“十一五”突破性发展。

二、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三苦”精神

“三苦”精神是真抓实干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安康突破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三苦”精神,关键要不断赋予“三苦”精神的新内涵。领导苦抓,核心要抓发展、抓项目;干部苦帮,重在帮产业发展、帮群众致富;群众苦干,要突出建设家园、建设新农村。继续实行挂联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县区、乡镇和重点项目,部门单位帮扶主导产业建设和重点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要求,把弘扬“三苦”精神与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坚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坚持不图虚名、不尚空谈,坚持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坚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团结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下茬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全市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倡导真抓实干作风,把解决工作责任不清、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的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来抓,坚决克服思想上不思进取、精神上庸碌无为、作风上消极浮躁、工作上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教育引导干部真正把心思、精力和干劲用在抓发展、干事业、搞建设上来。大力提倡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坚持“马上就办”制度,凡能当即办结的事,必须迅速办好;能当天完成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准久议不决,久拖不办。坚持“首问负责”制度,凡属本单位和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负责到底;不属份内的要做好衔接和移交工作,决不准漠然处之,敷衍塞责。坚持部门协商沟通制度,凡涉及部门职责交叉或需部门之间协作完成的工作,要主动沟通,及时统一意见,限时办结,决不准推诿扯皮,相互掣肘。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规范行政收费和处罚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准向企业和群众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

四、坚决减少会议、文件和应酬活动

切实整顿会风,从严控制会议数量、规格、规模、时间和经费支出。坚持会议审批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须由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审定;要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须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市级部门召开的会议,须经市级主管领导批准。提倡开短会、套会、现场会和电话会,做到主题集中、解决问题、注重实效,时间控制在一天以内。提倡讲短话、即席讲话,一个会议一般只安排一位领导讲话,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会议费用严格按规定标准统一结算,凡突破控制指标的支出一律不予核销。进一步精简文件,改进文风。切实精减公文数量,坚决取消例行公事、照抄照转的形式主义公文,坚决精简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内部刊物和简报,增强公文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倡发短文,公文篇幅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切实简化应酬,减少缺乏实际意义的调研、学习培训,规范公务接待、庆典庆贺等活动。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一般不参加各种名目的应酬性庆贺、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坚持轻车简从,不搞边界迎送,不搞层层陪同,不接受任何礼品。

五、领导干部要做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表率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抓起,在转变作

风、狠抓落实上发挥榜样作用。要带头从过多的事务活动中脱出身来,深入农村和企业第一线,深入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解决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带头遵守群众工作纪律,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教育、法律的手段解决群众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带头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廉政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做到一心一意抓工作、任劳任怨干事业、诚心诚意谋发展。

六、把抓落实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着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选人用人上,要选用政治可靠、品行端正的人,树立讲政治、重品德的用人导向;选用肯干事、干成事的人,树立讲实干、重业绩的用人导向;选用不重名利、甘当公仆的人,树立讲奉献、重公论的用人导向;选用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人,树立讲开拓、重创新的用人导向。坚持在基层一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矛盾困难多的岗位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使坚持优良作风的干部能够奋发工作,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得到锻炼提高。加强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考察,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准确判断和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落实得力、绩效突出的干部,要关心爱护,热情支持,积极使用;对作风漂浮、无所作为、弄虚作假的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进行组织处理。

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活动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要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台政策措施、制定发展规划、开展各项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不准强迫命令,严禁欺压群众,坚决纠正作风粗暴、办事不公、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坚决反对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宗旨观念、群众路线、依法行政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以上领导干部要着重解决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牢固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基层干部要着重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工作方法问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机关单位要着重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牢固树立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八、建立健全和完善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弘扬“三苦”精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既要靠工作,更要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靠制度促进作风转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目标考评管理机制,县区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市直部门主要考核重点工作和职能工作。加强考核结果的认定和运用,切实提高目标责任制考评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增强各级各部门的任务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和激励县区和部门更好地谋划和组织经济发展。强化督促检查制度,切实把督促检查作为狠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促进工作落实的关键措施。全面推行重大部署跟踪检查制、重要事项专项督查制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使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结果。各级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带头加强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全力抓好督查工作。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领导,要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公开曝光。夯实考核奖惩制度,把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与工作实绩评价、公务员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任用和评优树模相挂钩,坚持凭实绩论贡献、评奖惩、定升降。对实绩突出、考评位居前列的实施奖励,对因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任务欠帐大的处以惩罚;年度考核不受奖的县区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推荐为评优树模对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和特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对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任务、考评处于末位或者受到黄牌警告的县区和部门,主要领导予以降职使用。

九、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科学施政、民主施政、依法施政,注重运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用法律的手段调节社会经济矛盾,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以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发展。注重抓点示范,积极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效益、速度之间的平衡,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6年7月20日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 中共安康市委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