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应属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借款合同之债请求权的竞合(一)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2007年1月29日,任玉峰同志在中国法院网发表案例分析《是合同纠纷还是不当得利》,分析了不当得利与借款合同案由的确认问题。作为该案的主审法官,本人仔仔

  2007年1月29日,任玉峰同志在中国法院网发表案例分析《是合同纠纷还是不当得利》,分析了不当得利与借款合同案由的确认问题。作为该案的主审法官,本人仔仔细细分析过该案,现同任玉峰同志商榷。

  【案情】

  原告: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简称“信用社”)。

  被告:肖某,男,46岁,汉族,某县四村农民。

  2005年4月7日,被告肖某从信用社的储蓄所处借款2万元,借款日期自2005年4月7日至2006年5月7日,借款月利率9.6‰,年利息金额为2 521.6元。2006年5月6日上午8点57分,被告肖某到信用社的储蓄所还款。在其用面额为3 840元的定活储蓄存单支付了该笔借款的利息后,原告的工作人员便将借款凭证原件放到了柜台上,被告见机遂把应该归还本金的现金装回自己的口袋,并将已经放在柜台上的借款凭证原件拿走,离开储蓄所。后来,当原告派人向肖某索要2万元欠款时,肖某以其已经持有原始借款凭证为由,拒不归还借款。故而信用社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欠款2万元,并支付全部诉讼费用及损失。

  【争议】

  第一种意见,被告在没有归还原告贷款本金2万元的情况下,应减少的损失未减少,造成了原告合法利益损失,构成不当得利,案由应定为“不当得利纠纷”;第二种观点,肖某未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2万元,并没有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案由应定为“借款合同纠纷”。

  笔者认为,该案应属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借款合同之债请求权的竞合。

  【评析】

  首先,该案可以认定为不当得利纠纷。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的依据,使他人受损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之债的发生,不以当事人有无过失为要件,利益取得人所负的债务是因其无合法原因取得财产的行为所致,该行为是事实行为。任玉峰同志论述的不当得利的四个构成要件如下: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的财产应当减少而没有减少,如债务没有清偿而得到免除。

  2、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3、获得利益与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一方获取利益是对方受有损失的直接原因。

  4、没有合法根据。利益受损方财产所受到的损失既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又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384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请求权竞合问题
可以共同侵权为由,把肇事车辆车主和出租车司机列为共同被告起诉,请求赔偿。违约只能向出租车司机请求。
请问如何起诉?单位
你好,诉讼请求是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详情可来电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吗
当然是一种请求权,但是债权请求权是不能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需要经过法院的判决确认该债权的有效性。
法院冻结了唯一的生命来源
法律分析:法院冻结有两种情况。1、是被别人起诉且申请了财产保全;2、是法院判决生效后拒不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
63岁还能开四米二蓝牌货车吗?
关于63岁能否驾驶四米二蓝牌货车,首先需确保持有有效驾照,并关注驾照的有效期和审验情况。其次,需考虑身体条件,如视力、听力等是否符合驾驶要求。若身体条件良好且驾
你好,我想问两地户口,他甘肃也有户口,新疆也有,他来新疆地也分上,过,可他甘肃也有户口
选择保留常住地或更有实际需要的户口。考虑因素包括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不同情况下,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选择处理方式。在做出决定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当
我这边借钱给同学,说好第二天还,却一直失联,这边有记录有转账,现在找不到人,可不可以联系他父母承担
处理同学借钱不还的常见方式包括:催告归还、申请仲裁或起诉至法院。选择时应考虑证据充分性、双方协商情况及自身时间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解决途径。
学校强制性加入军体班违法吗
学校强制加入军体班违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通常,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意愿选择课程。若学校强制,可首先与学校沟通,表达不满并要求解释。若沟通无果,可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