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遗赠的期限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6-18 1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接受遗赠的期限是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受遗赠人须在此期限内明确表示接受或放弃,否则视为放弃遗赠权。期限从受遗赠人知晓能获得遗赠时起算。
一、
接受遗赠的期限是多少
接受遗赠的期限为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中的财产权利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这一法律行为在遗嘱人去世后生效。
2.与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同,对于受遗赠人来说,他们必须在得知自己受遗赠后的两个月内,明确作出接受或放弃遗赠的表示。
3.若到期未有任何表示,则视为自动放弃受遗赠权,这里的两个月期限并非从继承开始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受遗赠人知晓自己能够获得遗赠之时起算。
二、
接受遗赠需满足哪些条件
要满足接受遗赠的条件,需确保以下几点:
1.遗嘱合法有效:遗嘱必须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格式和程序要求。
2.无遗赠扶养协议或协议已执行完毕:若存在遗赠扶养协议,且该协议尚未执行完毕,则可能影响遗赠的适用。只有在无遗赠扶养协议或协议已执行完毕且遗产仍有剩余的情况下,遗赠才能成立。
3.受遗赠人未放弃或丧失受遗赠权:受遗赠人需明确表示接受遗赠,且未因法定原因(如违法行为、精神障碍等)而丧失受遗赠权。
4.受遗赠人未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若受遗赠人在被继承人之前去世,则其无法成为遗赠的接受者。

三、
附义务的遗嘱继承与遗赠规定
找法网提醒你,根据《民法典》规定:
1.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中,若义务能够履行且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该义务,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有权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2.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需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并接受相应的遗产。这一规定体现了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的自主权和意愿尊重,同时也保障了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3.遗赠的本质可以视为赠与合同的一种,因此也需要双方(即遗嘱人和受遗赠人)的合意才能成立,若受遗赠人未明确表示接受遗赠,则遗赠关系不成立,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接受遗赠的期限是多少
针对遗赠的接受,受遗赠人应在明确知道遗赠后的60日内书面表示。具体步骤包括:1. 准确记录知道遗赠的日期;2. 在规定期限内准备书面的接受表示;3. 将此书面表示送达给遗产管理人或其他继承人;4. 妥善保存送达证据,以备不时之需。及时行动,以免失去接受遗赠的机会。
接受遗嘱有效期多久
遗嘱的有效期是永久的,除非被新遗嘱所替代。处理遗嘱的方式包括:一是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二是公证遗嘱,通过公证机关办理;三是代书遗嘱,由见证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共同签名;四是录音录像遗嘱,需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并记录姓名或肖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遗嘱方式。例如,自书遗嘱较为简便,而公证遗嘱则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在处理遗嘱时,应注意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避免纠纷。
遗产接受有效时间是多久
关于遗产接受的有效期,具体情况因情况而异。对于涉及诉讼的情况,您需要在法定的三年时效内提起诉讼。而对于放弃或接受继承,您应在遗产处理前明确表示。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诉讼应在法定时效内提起;2.放弃继承需有书面声明;3.接受继承可以通过默示或明示的方式进行;4.若在遗产处理前未表态,则视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