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法院判决书可以出来的时候,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对于民事诉讼案件,法院判决书通常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并发出。这意味着,从案件被法院正式受理开始计算,受害人或原告大约需要等待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到法院的正式判决书。
2.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需要由本院院长批准,并可以延长六个月,若还需延长,则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对于刑事诉讼案件,其判决书的出具时间则相对较短,人民法院通常应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4.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的案件,审理期限可能会有所延长。
找法网提醒,关于判决书出具时间的法律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了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审理期限,即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则规定了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和宣判期限。这些法律规定确保了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判决,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判决书的格式及内容要求十分严格,以确保其正式性和权威性。
1.判决书的标题应分两行书写,第一行写法院名称,第二行写文书种类,即“民事判决书”或“刑事判决书”。
2.判决书应包含编号。在诉讼参加人及其基本情况部分,应详细写明原告、被告、第三人等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基本情况。
3.判决书还应包含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正文等部分。在正文中,应写明当事人的请求和争议的事实与理由,以及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判决书的完整格式和内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