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时,当事人需要准备的材料份数并没有固定的规定,但原则上应当提供足够数量的材料以供法院审查及存档,具体来说,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必须提交起诉状,且起诉状需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确保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真实、具体、清楚,诉讼请求明确合法,并简明陈述案件事实及起诉理由。
起诉状的份数一般应至少准备三份,一份由法院存档,一份由法院送达给被告,还有一份由原告自己留存。
2.身份证明文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公司法人单位起诉,都需要提供证明起诉人身份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份数同样至少应准备三份,以备法院审查及存档之需。
3.还需要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并制作证据清单。证据材料的份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同样应确保法院有足够的材料用于审查。
4.如果委托律师代理诉讼,还需要提交委托手续,如律所公函、授权委托书等。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立案所需材料的份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原则上应确保法院有足够的材料用于审查及存档。
民事诉讼立案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会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包括起诉状是否符合格式要求、当事人身份是否真实、诉讼请求是否明确合法等。
2.如果法院在审查中发现原告或者自诉人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会及时通知其限期补充证据。收到诉状和有关证据后,法院会进行登记,并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出具收据。
3.法院会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如果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而如果认为起诉符合受理条件,则会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决定立案。
4.一旦决定立案,法院会计算案件受理费并通知原告缴纳。同时,会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并将该案的当事人姓名、案由等情况统一编立案号输入计算机。
5.立案庭决定立案后,会在规定时间内将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立案的流程是一个严谨而有序的过程,需要当事人和法院共同努力以确保案件的顺利处理。
找法网提醒,在民事诉讼立案时,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确保起诉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诉状是立案的重要依据,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确保所有信息真实、具体、清楚。同时,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合法,并简明陈述案件事实及起诉理由。
2.要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身份证明文件和证据材料。这些材料是法院审查案件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真实、完整、有效。如果委托律师代理诉讼,还需要提供委托手续如律所公函、授权委托书等。
3.在提交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份数和格式要求。一般来说,所有材料都应提供足够数量的副本以供法院审查及存档。同时,要确保所有材料的格式符合要求,如起诉状应使用规定的字体和字号等。
4.要注意关注法院的立案进展和通知。一旦提交立案申请后,当事人应密切关注法院的立案进展和通知,以便及时了解案件的处理情况和下一步的诉讼程序。
5.如果法院要求补充材料或进行其他操作,应及时响应并积极配合。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立案时当事人需要注意起诉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身份证明文件和证据材料的准备、材料的份数和格式要求以及关注法院的立案进展和通知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