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未成年人报警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5-05-04 2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遗弃未成年人报警后的处理方法是公安部门会立即调查并查找其父母或监护人,找不到则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市民不得私自收养,领养需按法定程序。找到父母会劝导其领回,拒绝者可被依法起诉。
一、
遗弃未成年人报警怎么处理
遗弃未成年人,市民在发现后应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部门报警。公安部门在接到报警后,会立即展开调查,查找未成年人的亲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1.如果无法查找到亲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公安部门会依法将未成年人送交当地社会福利机构或民政部门指定的抚养机构进行抚养。
2.公安部门强调,任何市民不得私自收养被遗弃的未成年人或将其转送他人,以避免出现二次伤害或其他不利情况。市民有意愿领养被遗弃的未成年人,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到民政部门办理合法手续。
3.在查找过程中,如果公安部门能够找到被遗弃未成年人的父母,会尽力劝导他们履行监护和抚养责任,将孩子领回家中。
4.若父母拒绝接回孩子,居委会等相关机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强制要求孩子的父母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二、
判断遗弃未成年人是否犯罪
找法网提醒,判断遗弃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如果遗弃者对年幼或患病的未成年人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那么具有扶养义务的人就可能构成遗弃罪。
2.如果遗弃者以不扶养为目的,将未成年人遗弃在人流密集的街区或相关机构门口,如妇幼保健院等,这种行为可能构成遗弃罪。
3.如果遗弃者将未成年人遗弃在荒无人烟或一般人无法施救和察觉的地方,导致未成年人因无人发现而死亡或重伤,这种行为则不应构成遗弃罪,而应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未成年人生下了孩子,遗弃会判刑吗?
遗弃未成年并且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触犯了法律,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会构成遗弃罪。对于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当事人如果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虐待或遗弃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
虐待或遗弃未成年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要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可能会被剥夺其监护人的资格;并且需要承担赔偿未成年人的损害;情节严重的,涉嫌成立遗弃罪,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