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的钱如果不给,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意味着,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论是银行存款、房产还是车辆等财产,都可能被纳入执行范围。
2.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还会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被执行人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这不仅会限制其乘坐飞机、高速列车等交通工具,还会限制其在高档酒店住宿等消费活动。
3.如果被执行人具备履行判决的能力却故意拖延或拒绝履行,那么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将导致被执行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
找法网提醒,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偿还法院判定的欠款,那么可以尝试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寻求分期付款、延迟还债或债务减免等解决方案。
1.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态度,向债权人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还款意愿。
2.如果债权人不同意协商方案并提起诉讼,那么被执行人需要积极应诉,并在庭审过程中努力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共识。
3.如果法庭最终裁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全额偿还债务,但被执行人确实无力支付,那么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责任通常不会引发刑事问题,即使面临强制执行,也不会因此被投入监狱。
面对法院判决的无力偿还情况,被执行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力偿还并不代表可以逃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执行人仍需要继续承担其义务。
1.如果被执行人确实因经济实力不足以承受债务,同时又缺乏其他可执行财产,那么可以考虑是否符合终结执行的条件。
2.但需要注意的是,终结执行的裁定并非易事,需要法院进行繁琐的事实调查和法律判断。因此,在实践操作中,被执行人需要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