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与合同不是必须公证才能生效。具体来说:
1.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赠与合同,自成立时即具有法律效力。
2.公证虽非必需,但其在实践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公证可以增强赠与合同的公信力和证明力,使得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合同在证据效力上相对更强,法院通常会优先采信。
3.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受赠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公证。
(1)若赠与财产价值较大、涉及复杂的家庭关系或存在潜在的纠纷隐患,办理公证可以更好地维护双方的权益;
(2)若赠与关系简单明确,双方信任度高,也可选择不进行公证。
找法网提醒,公证过的赠与合同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撤销,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撤销。
1.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这一规定。
2.在某些法定情形下,公证过的赠与合同也可撤销。
(1)具体而言,当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2)或者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或者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时,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这些法定情形的存在,使得赠与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撤销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公证后的赠与合同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不可撤销性,但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可以撤销。
1.公证增强了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对赠与人的约束力更强,赠与人不能随意撤销。
2.即便赠与合同经过公证,在某些法定情形下仍可撤销。
(1)这些法定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以及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3.需要注意的是,若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也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