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申报工伤是违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
(1)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将视为违法行为。
(2)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若单位不申报工伤,劳动者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1.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保险责任。
2.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通过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裁决,可以促使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
3.若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劳动者应当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事故现场照片、医疗诊断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等,以便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主张。
找法网提醒你,工伤认定及赔偿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工伤认定申请: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及时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若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时限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工伤认定调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将进行调查核实,包括事故现场勘查、医疗诊断证明审核等,在调查过程中,劳动者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材料。
3.工伤认定决定:根据调查结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若认定为工伤,劳动者将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4.劳动能力鉴定:经工伤认定的劳动者,若因工作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将作为确定伤残待遇的重要依据。
5.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1)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2)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费用。
通过了解工伤认定及赔偿的流程,劳动者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在遭受工伤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