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责任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同时过错方还需承担额外的过错责任。
1.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涉及的各方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过错程度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具体来说:
(1)行为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2)若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则应当折价补偿。
2.在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各自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若一方存在过错,则该过错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公正,确保合同双方在交易中的行为受到相应的约束和惩罚。
无效合同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1.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这是无效合同最本质的特征。无效合同通常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合同当事人非法买卖毒品、枪支等行为,就属于典型的无效合同,由于无效合同的违法性,国家对此类合同实行干预,不承认其法律效力。
2.无效合同是自始无效的。
(1)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会转化为有效合同。
(2)无论合同是否已经履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就应当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方式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3)这一特征强调了无效合同的不可逆转性,确保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找法网提醒你,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这种情形下,合同的一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合同,且该合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应被认定为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当合同双方或多方恶意串通,共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时,该合同也应被认定为无效。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有些合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合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掩盖非法的目的。这类合同同样应被认定为无效。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若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如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则该合同也应被视为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是合同无效的最常见情形之一。当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时,该合同自然应被认定为无效。
综上所述,无效合同的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且过错方还需承担额外的过错责任。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和自始无效的特征,且存在多种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谨慎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