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可执行财产的情况下,不可以申请移出执行程序。
1.如果发现被执行人在执行立案前有转移财产的行为,且该行为足以影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申请人有权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
2.尽管当前看似没有可执行财产,但法律允许申请人追溯并挑战那些可能损害其权益的财产转移行为。
3.若转移财产的行为发生在强制执行立案后,申请人可以要求执行局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因为私自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尽管财产已转移,但法律提供了追究被执行人责任的途径,从而间接为申请人寻求权益保障提供了可能。
申请强制执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申请:
(1)当一方拒绝执行已经产生法律效应的裁决或法律判决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2)如果执行依据的文书存在错误,法院将不会执行,并会送达裁定书给双方当事人和相关公证机关。
2.法院受理与审查:法院在收到执行申请后,会进行受理。如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并根据异议理由是否成立作出相应处理。
3.申请复议:若对法院的判决有异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如果法院超过规定时间未执行,申请执行人也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在收到执行书后,会尽快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履行义务。若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且存在恶意转移或隐藏财产的行为,执行员可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5.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员在出示证件后,可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完成后,需制作执行笔录并由在场人员签字或盖章。
找法网提醒你,面对财产转移后的强制执行,法律提供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申请人的权益。
1.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可能转移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财产进一步流失。
2.申请人应积极向执行官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这有助于执行官更快地定位并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3.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查封、冻结被执行人的账户等。
4.对于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被执行人,法律还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对财产转移后强制执行的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