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好了继续上班是可以拿到赔偿金的,如果后续选择离职,通常是可以拿到赔偿金的。这一回答直接针对“工伤好了继续上班可以拿到赔偿金吗”这一问题。
1.当工伤导致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并且劳动者在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离职,那么劳动者有权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规定。
3.离职的时间必须符合当地的相关规定,通常应在工伤得到认定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且离职原因与工伤紧密相关,若离职原因与工伤无关,则可能无法获得上述赔偿。
因此,是否能获得赔偿以及赔偿的具体数额,需依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判断。
工伤后能否解除劳动合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在工伤医疗期内,用人单位通常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对工伤劳动者的一种保障,如果工伤职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那么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合同。
2.对于伤残职工,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伤残等级后,如果职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是可以解除的,并且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作为补偿。
3.但如果伤残程度严重,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则需保留劳动关系,让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享受相应的伤残津贴待遇。
因此,能否解除合同需综合考虑伤残等级、过错情况等因素。
找法网提醒你,工伤赔偿与伤残鉴定并非同时进行,但伤残鉴定是工伤赔偿的关键依据。
1.工伤赔偿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护理费等费用,而伤残鉴定则是对工伤职工在劳动功能方面的障碍程度以及生活自理方面的障碍程度进行等级评定。
2.完成伤残鉴定并确定伤残等级后,才能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计算赔偿数额,伤残等级越高,赔偿数额相对越大。
3.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都有时间限制。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而职工或其近亲属需在1年内申请。
4.伤残鉴定也需在伤情相对稳定后进行,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这样,工伤职工才能根据伤残等级获得相应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