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与遗赠相比,效力相同,没有谁更优先的说法。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2.这表明,无论是通过遗嘱确定的继承还是遗赠,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同时确定遗嘱继承和遗赠,对不同的财产做出不同的安排。
找法网提醒,遗赠要发生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以下法律条件:
1.遗赠人具有遗嘱能力。这意味着遗赠人在设立遗嘱时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才有效。
2.遗赠人已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这是民法典对遗赠人的要求,旨在保护生活陷入困境的继承人的利益。若遗赠人未满足这一条件,则可能导致遗赠部分或全部无效。
3.受遗赠人是在遗赠人死亡时生存着的人。受遗赠人必须在遗赠人死亡时仍然存活,否则不能成为受遗赠人。
遗赠和遗嘱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受让主体不同。遗赠的受领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而遗嘱继承人则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之内的人。
2.客体范围不同。遗赠的客体仅限于财产权利,不包括消极的财产义务。而遗嘱继承人不仅享有接受遗产的权利,还需承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
3.接受和放弃的方式不同。遗赠受领人应在知道遗赠内容后的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的表示,否则视为放弃。而遗嘱继承人则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继承。
4.获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赠受领人不直接参与遗产分割,只能从遗嘱执行人或法定继承人处获得遗产。而遗嘱继承人则直接参与遗产分配。
5.候补继承人与候补遗赠人的区别。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指定候补继承人,但在遗赠中则不能指定候补的遗赠人。
6.税费方面的差异。遗嘱继承人作为法定继承人,在房屋过户时免收契税;而遗赠则属于赠与行为,需征收3%的契税。
7.遗赠中的义务。在遗赠过程中,遗赠人可以列出相应义务,要求被遗赠人履行义务后方可取得遗产。这体现了遗赠的灵活性和遗赠人对遗产处置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