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局投诉了一直没结果,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1.应主动联系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员会,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询问案件目前所处阶段、未出结果的具体原因,并要求其提供大致的时间安排,明确是否存在程序上的延误。
2.若查明是仲裁委工作效率问题,如无故拖延审理期限等,劳动者可依据相关规定,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加快审理的合理诉求。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审理,案情复杂需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若仲裁委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决,劳动者有权要求其加快进程。
4.若劳动局或仲裁委长期无故拖延且无合理解决方案,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其进行监督和协调。
5.劳动者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在符合条件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加快劳动仲裁进程,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提交的仲裁申请材料完整、准确,以便仲裁委能够迅速了解案件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审理时间。
2.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应积极配合仲裁委的工作,及时提供证据材料、回应仲裁委的询问等,以加快审理进度。
3.若仲裁委存在无故拖延审理期限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向其提出加快审理的合理诉求,并督促其尽快作出裁决。
4.劳动者还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律师,以获取更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支持,帮助自己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找法网提醒你,单位不交社保,申请劳动仲裁是有用的。
1.从法律依据上看:
(1)根据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义务。若单位未履行该义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便受到了侵害。
(2)申请劳动仲裁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之一。
2.劳动仲裁机构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若认定单位确实存在未交社保的情况,一般会裁决单位补缴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这能保障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的权益,使其在面临相关风险时有所保障。
3.仲裁裁决对单位具有约束力。若单位不执行裁决结果,劳动者可通过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单位这种违法行为还可能面临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罚,进而影响其企业形象和信誉。
4.劳动仲裁有时效限制。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
因此,在发现单位未交社保的情况时,劳动者应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