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一个月工资,指的是单位未按照常规的薪资发放周期及时支付员工工资,而是将上个月的工资延迟至本月发放。这种做法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但并非完全合法。
1.如果单位只是短暂地延迟一个月发放工资,且后续能够按时补足,可能被视为一种符合常规的薪资发放模式,但这必须建立在双方约定且员工同意的基础上。
2.如果单位跨月仍未支付工资,这就构成了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员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单位在扣发一个月工资时,必须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压一个月工资是否违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1.如果单位只是短暂地延迟一个月发放工资,且后续能够按时补足,且这一做法得到了员工的同意,那么可能不构成违法行为。
2.如果单位无故拖欠工资,或者跨月仍未支付上个月的工资,这就构成了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
3.员工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1)劳动监察部门将依法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可能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劳动仲裁委员会则可以根据员工的申请,依法裁决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找法网提醒你,面对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单位协商:
(1)员工可以尝试与单位进行协商,了解拖欠工资的具体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
(2)如果单位只是暂时遇到资金困难,且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补足工资,员工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将依法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可能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申请劳动仲裁:
(1)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未能满足员工的诉求,员工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2)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进行裁决,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4.提起诉讼: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仍未得到执行,员工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面对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员工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建议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