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50万无力偿还,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刑罚是基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将面临这一量刑范围。
在此情境下,“数额巨大”已被具体界定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这符合诈骗50万这一条件。
因此,无论犯罪人是否有能力偿还,只要诈骗金额达到这一标准,就可能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诈骗数额的确定,主要依据案发前实际诈骗所得的数额,并需扣除案发前已被追回的被骗款额。在具体操作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排除案发前归还的款项。这里的“案发前归还”是指行为人在诈骗既遂后、犯罪事实被侦查机关发现之前,主动或被迫返还给被害人的物质利益。这种归还与犯罪成本有本质区别,不应计入诈骗数额。
2.诈骗数额应体现被害人所受的财产损失。诈骗罪侵犯的法益是被害人对财物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因此,在认定诈骗数额时,应将被害人因诈骗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失纳入考量。
这包括比较被害人交付的财产与接受的物质利益之间的客观价值,以及该物质利益相对于被害人的主观价值。
找法网提醒您,犯罪成本不一定能从诈骗类犯罪的数额中扣除。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犯罪成本对被害人是否具有利用可能性。
如果行为人支出的犯罪成本对被害人而言具有利用可能性,能够帮助其实现预期的交易目的,有效弥补其受到的财产损失,则该犯罪成本所对应的财产价值应从诈骗数额中扣除。
2.反对给付的特殊情况。
在存在反对给付的情况下,应根据犯罪成本的不同表现形式,全面审查其对弥补被害人所受财产损失的有效性。如果反对给付能够有效弥补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则应从诈骗数额中扣除。
综上所述,诈骗数额的确定和犯罪成本是否算入诈骗额,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在面临诈骗案件时,应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